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走出集体备课误区的有效策略VIP免费

走出集体备课误区的有效策略_第1页
1/2
走出集体备课误区的有效策略_第2页
2/2
走出集体备课误区的有效策略“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的思想。”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它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汇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实现我市“惜时增效,轻负高效”课题的有效途径,被各单位所采纳,我校也不例外。然而,在实施之初,由于教师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对集体备课缺乏足够重视和理解,学校在集体备课方面缺乏管理经验,使我校的集体备课走入误区……现象一: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备课组长将教材各章节平均分给同年级各位任课教师,由他们分头撰写,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复印后人手一份装订起来,形成集体教案,集体备课等同于“教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有形无实。现象二: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书的翻版”。部分备课组成员为了快速完成组内分配的任务,实现自我解放,将教学参考资料——《教案书》上的内容原封不动打印出来;更有便捷者,干脆“在线查找”,“成功下载”,装订成册。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舍取,不加选择,全盘吸收,美其名曰“集体备课”。这种做法尽管“简单易行”,却更缺少教师参与的成份,集体备课形同摆设。现象三:集体教案成了“被封存的历史文物”,平时崭新地放在案头,很少有人看,学校要检查了,迅速利用一节课时间一目十行的浏览一遍,在“重点”地方划上波浪线,某个地方加几句话,算是有了“批注”。划线部分是否是重点、批注是否合适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幸亏多数教案不是精心备的,既使有那么几位工作认真的教师,教案是精心备的,也被埋没在这些“文物”堆里,令人惋惜。发展下去,还会有谁去精心备课呢?不如同流合污,一起应付了事。针对以上情况,近年来,我校在集体备课方面不断改进管理办法,加大管理力度,逐步走出误区,收到良好效果。第一、提高认识,促进行为的自觉化。辨证唯物主义指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想走出集体备课误区,必须从教师观念抓起,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端正态度,高度重视。为此,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学习讨论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交流使用集体备课后的收获,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集体备课应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碰撞,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明白了在集体备课中,每位教师要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更离不开教师的归纳、提升和再创造,从而更好地体现教学个性,适应学生学情。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使集体备课由被动督促变为自觉行动。第二、规范管理,确保备课的实效性1、制定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应按“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验收检查——形成个案——交流反思”五个环节进行。首先由备课组对某段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划分课时,确定教学目标、商讨最佳教学思路,然后由备课组成员轮流执笔,负责记录研讨内容并做好教案整理工作,再交年级领导把关验收,合格后在本周星期五前发放给每位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身特点和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后再进行教学实践,进一步改进教案后进行教学实践,力求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课后还要对本节上课情况进行反思,不断丰富实践认识,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2、固定时间、地点、研讨内容: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各自办公室进行集体研讨。数学在每周一早上自习和第一节课,语文在周一下午一、二节课。为了减少盲目性,研讨前安排好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走出集体备课误区的有效策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