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水韵》教学设计作者:李文课题:2.《周庄水韵》课时:2课时执笔:李文审核:备课组教学目标:1、感知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自然景物。3、品位优美清新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难点:1、分析景物特色。2、重点语句赏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预习自读课文一到二遍,完成下列内容。1了解本文作者、出处及相关常识。2、字词正音斑lán()漾动()xuàn目()晶yíng()谛听()xián熟()shùn息()参差()璀càn()黑yǒuyǒu()剔透()隐nì()勾lè()摇曳()丝xián()3、解释重点词语相看两不厌:如诉如泣:难以捉摸:张灯结彩:瞬息万变:稍纵即逝:4、查阅资料,简要介绍周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小镇特点:主要景点:地位荣誉:再读课文,思考:1、本文和《巴东三峡》在构思上有什么不同?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记叙了哪些内容?二、感知研读:(一)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概各部分的内容。整理:(二)研读1—3段。1、找出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和作者对这样的印象高度评价的句子。印象:评价:2、作者把周庄和威尼斯比较的用意何在?3、三段描写对象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4、1段中“悠然”、“不慌不忙”表现了周庄什么特点?5、2段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6、3段中“据说”、“大概”等词有什么作用?7、这部分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好处?三、课堂练习1、多音字注音组词()()勒参()()2、形近字注音组词谛()篙()啻()蒿()四、小结五、布置作业:背诵第二段“第二次到周庄……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可以先背给家长听听。你背好了吗?(是)(否)自我评价:家长签字:教师批阅:第二课时一、预习导学1、仔细朗读文章第二部分,三次游周庄作者去的时令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感悟也不同,请你说说有哪些不同。2、文中提到了“水墨画”和“版画”,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二、研读赏析(一)分析三次游周庄的情况。1、朗读课文4—6段,概括这部分的内容。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游览次数游览时间描写景物印象感受详略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二)赏析文章第4段。1、这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2、作者叙述第二次游周庄较第一次着墨多了许多,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述周庄特有的神韵的?3、从全文来看,作者写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4、这一段的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三)赏析第5、6段(重点)1、作者第三次游周庄与前两次有何不同?2、第三次游周庄,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写周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3、第5段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的?举例说明。4、如果说前两次作者是抓住雨水和雪水描写周庄的景观,那么第三次作者是借助什么来描写周庄的?三、巩固练习体会句子中加点字的妙处。1、船娘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2、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四、小结。五、布置作业。自我评价:家长签字:教师批阅:第三课时一、预习导学3、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请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摘抄在下面,并说说有什么作用。(至少5句)ABCDE好处:二、研读赏析。继续赏析5、6段。1、第五段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空顺序来写的?请简要说明。2、第5段中写船上传来丝竹管弦之声,与第4段中哪句话相照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小船划到古镇尽头后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作者写听到古镇四面八方传来京戏的欢呼声有什么用意?5、第6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第6段中“荡漾”一词的主语和宾语各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效果?7、作者为什么要三次游览周庄水乡?为什么这给你什么详写第三次而略写前两次?这给你什么启示?三、小结。四、拓展延伸阅读《走进周庄》,体味这篇文章与课文的异同。走进周庄,是在秋季。起先无雨,只是空中浮沉着一种湿润,让你顿悟已置身在这四面环湖的著名水乡了。漫步在周庄的街头,徜徉在幽幽的小巷深处,也就不自觉地踱出一种悠悠的心境。周庄似乎是一篇乍看极平凡,细读却极有味道的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