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礼记》•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礼记礼记》》简介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诵读能力。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背诵并默写全文。诵读要求•注意文中的生字、词•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等•边读边勾画不理解的词句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外户而不闭一读正字音一读正字音jǔ,通“举”,选拔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wù,厌恶、憎恨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二读标节奏二读标节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三读通文意三读通文意试翻译全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施行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因此动词,以……为亲动词,以……为子抚养同“鳏”,老而无妻的人归宿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职业、职分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这是造反害人兴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整理与积累整理与积累1、通假字2、词类活用3、特殊句式4、重点词语与--举(舉)矜--鳏亲其亲子其子是谓大同判断句行讲修孤独分归闭兴作•四读明内容四读明内容1、什么是“大道”?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2、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一是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二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三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大道之行也概括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满足生存需要满足发展需要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总结全文,折射现实总结全文总结全文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五读悟情感五读悟情感(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3)能否实现?“大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