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冉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四川省木里林业局(简称“我局”)摒弃传统思维模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大旗,为筑牢凉山西部生态屏障而努力工作。回眸53年的奋斗历程,更有其特殊的意义,一代又一代的林业职工弘扬了“鸭嘴河”“虎头岩”精神,创建了“以林为乐、自觉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用我们的青春、智慧、责任、奉献、坚持,乃至整个生命抒写的辉煌,值得我们去重温历史、见证成果、展望未来。“天保”建设篇天保工程建设情况。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局进入“两危”阶段。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打破了这一困局,给森工职工洒下了阳光雨露,带来了福音,企业由此进入了“森林资源利用”向“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历史转折期,昔日的砍树人变身为种树人、守护人。天保工程实施20年来,全局职工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放下手中的斧头、油锯,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担负起守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任务,采取“停、造、转、保”系列措施,严格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促发展”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以工程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创新,在绿化造林、森林管护、生态建设、产业经营、内部改革、民生事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职工参与天保工程建设和转型发展的爱岗敬业意识不断增强,同时我局改革发展给职工带来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也在同步提升。为构筑起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发展现代林业、推动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天保工程建设成效。天保工程实施20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3.67万亩;飞播造林32.33万亩;植被恢复和助农增收2.60万亩;林业产业4.07万亩;封山育林142.43万亩;森林抚育57.42万亩,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抽查验收。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7.78万亩,防治面积7.42万亩,防治率95%,成灾率为0,产地检疫率100%,达到了省州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指标要求;对天保一期852万亩和天保二期363万亩林地进行了常年管护,实现森林面积、蓄积、质量、效益“四增长”。二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天保工程的实施给工程区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带来显著的综合效益。数据显示:天保工程实施20年前后对比,林地面积从675万亩增加到785.7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60.50%增加到69.73%,森林蓄积量从5376万立方米增加到7874万立方米,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明显增强,水土流失面积大大的减少,生物多样性得多有效保护,天保工程区实现了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状况由持续恶化向逐步好转转变,林业经济社会发展由举步维艰向稳步复苏转变。建局50周年座谈会局护林防火暨安全会议原木生产时工人陆运装车30GREENTIANFU绿色天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脱贫攻坚”温暖篇天保20年,切实落实党中央要求,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实施扶贫攻坚,回馈林区群众,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参与造林护林,拓宽增收途径。从百乡教育扶贫至现在的精准扶贫,截止2018年,企业共直接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未包括人员工资、补助及车辆管理使用费等),实施帮扶项29个,为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提高10%以上的经济收入,同时为结对帮扶村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结对帮扶村的交通、饮水、用电等长期制约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每年聘用生态护林员50人左右,共调剂32000亩森林抚育计划由尼波村贫困群众实施,实实在在为当地贫困群众谋利益,让对口扶贫村的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企业党委的温暖,为木里藏区即将脱贫摘帽、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吹响“改革”春风篇如果说从原木生产到实施天保工程只是林业职工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对象转变,那么国有林区改革则是森工企业建局以来真正意义上的革新。盛世兴林创伟业,党的十九大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勾绘了一幅宏伟蓝图,我局将重新站在历史的新高度,认真践行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贯彻执行省、州改革精神及深入学习贯彻《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是企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更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