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古文。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3、体会兄弟情谊。教学重点:感情诵读文章,学习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感受子猷对弟弟的深厚情谊。教学难点:体会子猷对弟弟独特的悼念方式。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导入:预习自测2、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古文。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3、体会兄弟情谊。3、作品简介: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较为集中的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4、自主学习,疏通词句:(1)找出你认为读音需注意的字词。(2)找出你认为翻译需注意的字词。(3)把你没弄懂有疑问的词句画出来。5、自学检查:(1)读准下列黑色字字音(2)朗读课文:找生读;师范读;学生自由读。(3)逐句检查翻译,并检查重点词的词意:二、研读课文,小组探究:1、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明确:何以……已丧矣便径入……弹了不悲、都不哭、“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2、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导致“不调”的因素有哪些?“不调”说明了什么?明确:一是:子敬病了很久,琴放置久了,所以“不调”,二是:子猷因为失去弟弟而极度悲伤,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3、你是如何理解子猷“了不悲”“都不哭”的,你认为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子猷之所以不悲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会在九泉之下相见,这是一种独特的悼念方式。子猷本身病重,而且加上失去弟弟后伤心过度。三、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四、课堂小结:文章中心:本文通过王子猷对王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手足之情)板书设计:语时了不悲人亡都不哭子敬子猷死亡琴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独特的悼念方式深厚的兄弟情谊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