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科目数学年级初二班级06、07、08时间2007年月日课题:§14.3等腰三角形(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2.掌握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命题的证明方法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运用是重点;将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命题翻译成图形、符号语言是难点.实施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定理.1.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例1已知:如图3,房屋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檐AB=AC.求顶架上的∠B,∠C,∠BAD,∠CAD的度数.练习1(打出投影)(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0°,则其余两角为______.(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是70°,则其余两角为______.(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是110°,则其余两角为______.例3已知:如图9,点D,E在△ABC中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二、证明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命题例3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分析:解决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清题设、结论,可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其次,画出图形(注意不能画成特殊图形,造成擅自增加题目的条件),然后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最后再作证明.教师可让学生按以上步骤自己练习,巡视过程中发现典型问题进行纠正,最后再证明,重点应纠正图形画法、已知、求证写法方面的问题.已知:如图3(a),AB=AC,DB=DC,DE⊥AB于E,DF⊥AC于F.求证:DE=DF.练习求证: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分析:利用等边对等角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底角的一半相等后,可证明△ABD≌△ACE(ASA)或△EBC≌△DCB(ASA),得到BD=CE,如图4.引伸:对题目进行类比联想,如果条件改成BD和CE是△ABC的中线或高,结论是否成立?该如何证明?三、师生共同小结1.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很广泛.解题时,需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见到等边联系对等角,见到“垂直、平分底边、平分顶角”等联想到“三线合一”.结合“从已知想可知、从求证想需证”分析问题,才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对文字叙述的几何命题,最重要的是将文字叙述准确翻译成图形和符号语言.四、作业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需1课时完成.板书设计等腰三角形(二)复习例题练习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