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3课《诉衷情》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VIP免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3课《诉衷情》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_第1页
1/4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3课《诉衷情》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_第2页
2/4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3课《诉衷情》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_第3页
3/4
《诉衷情》陆游【学习目标】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2.通过对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品内容。3.理解作者在词句中蕴涵的丰富情感,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以及在悲愤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课文提示】1.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之一,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气吞残虏”,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影响。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整首词选取了作者生活经历中的特定场景,饱含着晚年的陆游在坚持抗金未果之后的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使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具有一定的震撼力。2.这首词用字简炼,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理解词句本身反映的景和情,通过对词句的品味,细细品味词中运用的典故以及许多关键字词,咀嚼陆游对语言文字的锤炼,感受字词的表现力。【正音正字】为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戊戍戌戎戊(wù,戊戌变法)戍(shù,戍边)戌(xū,戊戌变法)戎(投笔从戎)【朗读课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课文分析】这首词,是作者年近七十、隐居山阴农村时写的。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时代风雨,英雄本色,艰难现实,共同酿成了这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的压抑感,又形成了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觅封侯”不能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在这里作者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关河”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这是写陆游在前线仅半年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暗”字写出岁月流逝、人事消磨的暗淡画面,写出心情饱含惆怅。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功业未成,岁月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所以说,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对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身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陆游这首词,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3课《诉衷情》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