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3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3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3/3
第13课《人琴俱亡》(《世说新语》)教材分析:此篇属《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字词的基础上,要侧重于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力求准确把握、读出情味。学情分析:在前两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体会到了父子情深和母子情深,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体会到兄弟情深。教学目标:1.学习基本的文言文字词2.积累部分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3.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难点:读懂文章,感受兄弟亲情。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自学:自读课文,尝试疏通文意,能够复述文章的内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人琴俱亡》。【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1.请学生自读课文,相互之间读,看是否已经读熟。2.学生介绍作者、作品简介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学生活动二】合作探究·学习文言实虚词全班分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组回答。教师补充指导。第一段俱:(副词)都、全笃:(病)重而:承接连词左右:近旁的人,近侍何以:即“以何”,为什么都:总、竟了:完全索:要舆:轿子第二段素:一向、向来。径:直往;既:已经因: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哀;绝:气息中止,死亡。良:很;课文翻译略【学生活动三】激辩创新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表现如何?(人亡)了不悲都不哭(琴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2.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3.: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4.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5.“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板书:——抑制——喷发:手足情深)6.这种手足情深的悲绝,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真挚的美好的情感,刘义庆完全是将这当作一种美好的事物记入《世说新语》中的,体现了魏晋时代的一种审美观:把人的种种情感当成一种美来欣赏。人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感都是美的。7.“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富深厚。参考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