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六单元第七单元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一)目标要求:1.识记要求:(1)了解黄淮海平原的范围、组成和地势特点。(2)了解黄淮海平原上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理解它们是在黄淮海平原地形、气候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3)了解黄淮海平原上中、低产田的分布及其限制性因素,理解中、低产田改造的意义。(4)了解南方低山丘陵区的位置、范围和与世界同纬度地区比较的区位优势,理解“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之含义及其原因;了解本区水土流失问题及其危害的严重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农业资源开发中严峻的生态建设任务。(5)了解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目的、意义,掌握综合开发的主要措施,了解本区面临的水土流失这一生态问题及其主要成因,正确理解水土流失是本区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掌握治理这一生态问题的一般措施。2.能力要求:分析黄淮海中低产田限制性因素及山区农业的发展措施(二)知识结构:二.重点、难点:(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及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水盐调控的基本方法。(2)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3)南方丘陵山区的开发模式——立体农业、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三.内容讲解:(一)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是必然的选择。而我国现有耕地中,约为中低产田,尤其以黄准海平原最为突出。EMBEDWord.Picture.81.黄河平原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黄淮海平原本是辽阔的冲积平原,土壤应该较肥沃。又称华北平原,位于北纬32°~40°N,东经114°~121°E。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面积30万平方公里。平原地势平坦,河湖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古即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今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全国1/5。中国首都北京即位于大平原北部。包括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但其地势宏观上平坦、微观上起伏不平,岗地、坡地、洼地高低相间分布,且洼地多呈半封闭状,是地表水、地下水汇集的场所,也是地表盐分运移的归宿。这样的地形特点,再加上本区春季多大风、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等气候特征,使洼地成为旱涝、盐碱和风沙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灌溉不当、过垦等也会加重上述灾害,使其成为中低产田。山东禹城10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各月气候123456789101112风力大于8级的日数1.51.93.75.63.61.00.60.30.40.81.40.6平均气温-3.2-0.76.413.721.226.027.326.320.614.46.3-0.7降水量3.37.39.143.233.354.5247.3166.848.926.226.03.5(1)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自然环境:地形: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为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滨海平原。地势低平,岗洼交错。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灌溉不合理: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作不合理:只用不养;开垦不当(2)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重要的农业区:斜缓平原——粮棉稳产高产。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EMBEDWord.Picture.8改造利用:耕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不大,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对干旱缺水土地、低洼易涝土地和盐碱化土地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课本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选择辛店洼和北丘洼来说明低温地和盐碱地是怎样治理的,案例本身提供的事实材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形成一种思路,即抓主要矛盾,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辛店洼的主要矛盾是低洼、渍涝(洼底沼泽化,洼缘盐渍化)。EMBEDPBrush(冬季和春季,河流水位基本与洼底高程持平,河水不会倒灌入洼;夏季和秋季,河流水位高于洼底高程,河水有时会倒灌入洼,而且地下水位升高。)治理方法为“鱼塘——台田模式”,这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