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实数与向量的积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课时三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证明.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应用;2.能够在解题中适当地选择基底,使其它向量能够用选取的基底表示.二.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三.教学具准备直尺、投影仪.四.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共线向量的基本定理,通过它们判定两个向量是否平行,而且共线向量可由该集合中的任一非零向量表示出来.这个非零向量叫基向量.那么平面上的任一向量是否也具有类似属性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对平面上任一向量的研究就可以化归为对基向量的研究了.2.探索研究师: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什么?生: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师:如何作出向量?生:在平面上任取一点,作,,则师:对!我们知道向量是向量与的合成,、也可以看做是由向量的分解,是不是每一个向量都可以分解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呢?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我们把不共线的向量、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说明:①实数,的确定是由平面几何作图得到的,同时也应用了上节课的共线向量基本定理.②对该定理重在使用.下面看例题【例1】已知向量、,求作.1【例2】如图所示,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且,,用、表示、、和?解:在中∵∴说明:①这些表示方法很常用,要熟记②用向量法讨论几何问题,关键是选取适当的基向量表示其他向量,本题的基底就是、,由它可以“生”成,,…….【例3】如图所示,已知的两条对角线与交于,是任意一点,求证证明:∵是对角线和的交点∴,.在△中,同理:相加可得:注:本题也可以取基本向量,,,,利用三角形中线公式(向量),得两种表示方式:①②①+②得证毕.【例4】如图所示、不共线,(),用,表示.解∵∴2说明:①本题是个重要题型:设为平面上任一点.则:、、三点共线或令,则、、三点共线(其中)②当时,常称为△的中线公式(向量式).3.演练反馈(1)命题:向量与共线;命题:有且只有一个实数,使;则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不充分不必要条件(2)已知和不共线,若与共线,则实数的值等于____________.(3)如图△中,点是的中点,点在边上,且,与相交于点,求的值.参考答案:(1)B(2)(3)解:(如图)设,,则,,∵、、和、、分别共线,∴存在、,使,.故,而.∴由基本定理得∴∴,即4.总结提炼(1)当平面内取定一组基底,后,任一向量都被、惟一确定,其含义是存在惟一这数对,使,则必有且.3(2)三点、、共线(其中且)五.板书设计4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例2例4例1例3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