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十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博罗实验学校唐国辉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1.巴西人种构成特征;2.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3.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书籍或网上查询资料、城市化问题社会调查。2.教学器材:世界政区挂图、投影图片、有关文字、图片或录像资料、分组竞赛题签及试题。3.教学课件:“巴西面积、人口资料表”、“巴西的人种构成图”、“巴西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热带雨林的作用”、“城市化问题”。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学生根据课本插图9.17读取巴西的地理位置;学生讲解独特的拉丁文化教师引导、补充给予肯定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学生思考、讨论巴西“二战”前后经济特征的差别参与讨论,共同总结热带雨林的危学生分组讨论热带雨林的作用及开发热带雨引导,师生共同总机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结城市化问题学生读图9.28,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举例“城市化问题”提问,纠正、辅导。给予鼓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根据2002年夏季进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冠军队是巴西这个“足球王国”引出课题。教学新课(板书)第二节巴西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板书)教师:(展示世界政区挂图)从这几幅地图中,能读出有关巴西的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小结:从所属大洲、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世界最大的河流、热带气候等方面小结。教师:(出示巴西人口、面积资料表)请同学们说出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名称。学生: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板书)教师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个国家的开发历史。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有关文字,讨论分析并回答几个问题。A.当地土著居民是什么人?B.玛雅文明是什么意思?C.侵入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谁?到达了什么地方?D.“黑人奴隶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贩卖黑人奴隶?E.巴西的开发历史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讨论回答并指图说明。师生小结: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历史(板书)学生读图:课本插图“卞卡一家”,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及形成原因。教师:(展示巴西的人种构成图)这两幅图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学生:讨论、回答。3.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种人(板书)教师:种族的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使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教师指导:教材提供的“活动”――“巴西的邻国”。学生阅读:阅读A、B、C三个图文资料,解释这些资料说明的问题。教师举例: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教师承转: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有什么样的工农业特征?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板书)1.“二次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板书)教师指导: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巴西的资源”。师生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板书)2.“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特征(板书)教师:“二战”后,巴西经济发展较快,尤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逐步改变单一经济结构。读图提问:同学们看教材图“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从图中可以读取什么信息?学生充分活动,积极发言师生总结归纳:a.铁矿——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板书)教师:巴西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学生:(略)教师承转:从图中我们看到巴西有煤炭和石油这些能源矿,但是巴西缺少优质煤。石油产量也不多,那它的能源主要是什么呢?学生讨论:教材“活动”——巴西解决能源短缺的方法,自由发言。教师:由于巴西水能资源丰富,全国90%的电力靠水电,并且与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b.水能——伊泰普水电站(板书)教师拓展: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工程——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承转:巴西利用本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能,迅速发展了现代工业。c.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板书)教师:巴西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重工业为什么多集中在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