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气的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强计。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2)多媒体演示实验,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难点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难点: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并用大气压强解释有关现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抽气机、玻璃管、一只空杯、马德堡半球、塑料片一张,饮料一瓶,自制饮料一瓶,空可乐瓶一只,胶头滴管一只,红水、大小试管、广口瓶、熟鸡蛋。设计意图本课的基本教学思想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确实存在;知道大气压以及大气压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其基本教学思路是——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尔后展开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及幻灯片的展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了解,竭力做到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教材分析本节是作为讲述大气的一个物理性质,安排在第二章的,也是对压强知识的补充。本节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事实让学生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和测量工学生学情具。后一部分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由气体推广到液体。第一课时,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对大气压的测定只介绍空盒气压计的刻度,水银气压计的主要部件和读数单位。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演示“覆杯”实验(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3)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提问: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呢?启发: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有大气)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了大气压强。观察思考答:(1)硬纸片掉下(2)硬纸片没有掉下来(3)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可能答不出来“覆杯”实验的结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而且各个方向都有。二、大气压强的存在活动:1、把空可乐罐用橡皮塞塞住罐口,用抽气机抽出罐中的空气,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2、大小试管实验3、在空可乐瓶里灌些热水,然后倒掉,再旋紧瓶盖,过一会儿,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4、吞鸡蛋实验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塞住刚烧过酒精棉球的广口瓶口,观察现象。师:引导学生对实验做出现的现象进行解释。1、因为用抽气机抽出罐中的空气后,罐内的压强减少,罐外的大气压作用,使可乐罐变瘪了.2、小试管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对小试管有一个向上托的力。3、热空气温度降低,压强减少,但瓶外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对瓶有一个向内的压力。4、瓶内气体温度下降,压强减少,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向下压进瓶内。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学生做实验并观察、思考。现象:1、可乐罐变瘪了。2、小试管上升,水流下来3、可乐瓶被压瘪了4、鸡蛋压进广口瓶中学生思考生回答生观察、思考、解释相关现象原因:由于大气具有重力。试试看:你能解释以下现象吗?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