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2.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具体问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学具多媒体、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木板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展示照片,提出问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那位同学给我们分析一下,如图手持杯子静止时,玻璃杯受到什么力?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学生思考,并讨论回答:杯子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杯子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杯子还受到一个手施加的竖直向上的力。讨论复习上一节知识。并锻炼分析能力,这个力不是弹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摩擦力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聆听同时引出课题。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讲授讲授实验内容,体验摩擦力在分析摩擦力之前,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感受一下摩擦力。1.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对桌面静止。2.将手掌用较小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对于桌面滑动。3.用两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提出问题,引导讨论。你感到摩擦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讨论一边感受,纠正学生的错误板书:一、摩擦力(F摩)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聆听实验内容,并动手实验学生思考,并讨论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渐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作用点、方向几个方面讨论,并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教育学生,分析事物首先要从观察开始。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交流能力。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2.摩擦力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c.接触面不光滑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提出问题从力的三要素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呢?那我要想知道某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如这个木块放在这个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我该怎么办呢?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摩擦力吗?介绍实验装置,指导学生实验好,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测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思考回答不同情况不一样。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测力的工具应该用弹簧测力计。不能,所以要用二力平衡知识。使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测出的拉力就等于摩擦力。进行分组实验对问题深入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地能力。锻炼实验能力。了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实验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测量工具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测量原理测量原理二力平衡知识测量方法测量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测量结果测量结果F摩=N实验结束,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引导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组的同学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由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注意要说明你猜想时是根据什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刚才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可是这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我们怎么来研究呢?交流实验结果学生思考、讨论、并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可能猜测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物重;接触面所受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运动的速度;接触面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学生思考,回答每次只改变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中的一个,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测出滑动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