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和密度大的物体实现漂浮的方法。教学难点:综合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探究浮沉条件。小木块、小铁块、牙膏皮、乒乓球,沙,装有水的水槽,多媒体课件等。一、新课引入实验1:将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浸没在水中,小木块、乒乓球上浮,小铁块下沉。实验2:将牙膏皮放入水中下沉,将牙膏皮折成小盒子,漂浮在水面上。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人在死海中悠闲地戏水、飞艇在空中自由地上升下降,如图所示。引导:对于刚才的实验,还有上面展示的两幅图片的现象,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思考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上浮?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下沉?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什么条件?教学说明: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是直接的,他们很容易得到的答案是可能浮力大的上浮浮力小的下沉。此时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在水中只受浮力作用吗?与重力有没有关系?”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有根据的猜测。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二、新课教学探究点: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1.漂浮、悬浮和下沉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点拨:首先指明这些现象可以描述为“漂浮”“下沉”“悬浮”,规范物理语言,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交流讨论: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这些力共同决定。(1)F浮=G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2)F浮>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3)F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