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从交通图看我们的生活变化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提出的要求是这样的: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从20世纪初到2l世纪初,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这一百多年里,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变化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断被我们的祖辈、父辈和我们自己感受着。以交通为例,随着人类步入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近代社会,交通动力相继实现从蒸汽机到电气化直至原子能时代的跨越,创制出多种现代交通工具,使人们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对时空的突破和超越。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棉湖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设计了一个探究方案,力求对新课标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有更好的体现。仅同学们参考。◆探究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业的发展情况及原因,认识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要影响。2.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探究和对相关历史课程资源的挖掘利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意识。3.通过对建国后不同时期交通图变化特点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活动过程1.先根据课本内容和其它实际.确定题目供学生选择。A组题①收集你家乡的关于修路的谚语②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不同时期的交通图,从交通的地域分布方面指出不同时期中国交通的特点。③了解你家乡修路的资金来源。④参照课本P161的中国政区图,展开想象,描绘我国未来交通图。B组题①搜集孙中山、张謇在交通建设方面的有关活动,从中总结旧中国在交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总结旧中国交通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②结合中国交通图和其它材料,概述我国在交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基原因。③通过你的祖父、父亲,了解他们在过去、现在对交通的不同感受,认识交通发展与社会环境方面的关系。④对你家乡的公路收费站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发表你们的看法并对如何筹集资金提出你们的建议。2.分组,做好活动的准备。由班长和科代表组织,以6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协商好活动的具体分工。3.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先选定题目。其中A组题目为较容易题目,要求每小组都有要完成,B组题目为较难题目,每个探究小组可自选取一个题目,然后,由探究小组的每一位同学分工合作完成。4.各小组按分工开展活动,体验自主研究的过程,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站等多种途径检索有关资料和图片;体验通过调查访谈,听取和理解他人的见解体验举办历史专题展览的实践活动。5.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对比和分析,探究选定的题材目。6.成果展示形式。将搜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按参加展览的要求进行整理制作,以小论文、图文展示的演用心爱心专心示文稿等体现探究成果。利用课堂的时间由各小组的代表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通过互相交流,让同学们共同分享活动成果。◆相关指导1.研究方法:在历史研究中,通过对不同时期或不同地点的历史人物、历史事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探究活动课,适于使用这种研究方法。2.背景分析: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交通变化,既要对中国百年的发展阶段有宏观把握,又要了解具体时期的政府政策、社会环社会状况。任何历史现象的出现、发展和变化,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要注意政治、经济、文化三者间的辩证关系。3.资料搜集文字资料:包括原始档案、会议记录、统计数据、文件、年鉴、信札及一些期刊专著等。’实物资料:如多种交通工具的模型等。音像资料:照片、录音带、录像带、影像专辑及光盘等。小组或个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