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新青年》的诞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兴起的标志及主要阵地通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主要内容、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讲述,理解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主要内容、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讲述,认识文化现象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论从史出问题探究概括阐释独立思考通过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学习,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向旧思想斗争的勇气和战斗精神,给学生以思想、情操上的感染、薰陶。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文学革命思想界的空前解放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及局限性【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新青年》的诞生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及主要阵地二、德先生和赛先生1。民主和科学2。提倡新道德3。文学革命三、思想界的空前解放1。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2。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进步性和局限性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及局限性的分析、理解【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谈话和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用心爱心专心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和讲述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导入新课】世界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的政治变革的爆发必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启蒙为先声的。大家都能举出哪些中外的例子?(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早期;维新思想→→戊戌变法;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然后教师指出: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了中国将爆发一场大的政治革命运动,而这场政治运动的前奏必然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文化运动,即新文化运动。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新青年》的诞生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提问:为什么会在1915年出现新文化运动?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归纳概括。⒈政治方面: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并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辛亥革命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以维持他们的统治。中国的先进分子需要寻求新出路。⒉经济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首先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的束缚。新文化运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⒊思想文化:早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就将西方启蒙思想介绍到中国。到20世纪初,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袁世凯上台以后,废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些改革,规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法师","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逆流。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不能容忍这种局面,掀起打破封建束缚的新文化运动。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及主要阵地提问: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陈独秀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这些斗争失败以后,他没有消沉。对照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历史,他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而代之以西方文明。所以,他创办了《新青年》,在第一卷第一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在文章中指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以爱国主义激情,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以顺应历史的发展。他用心爱心专心热望青年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为恶社会所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