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目标导航]1.了解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背景、内容、特点、性质、作用。(重点)2.理解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重点)3.认识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难点)一、1889年日本宪法1.背景(1)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发动暴动。(2)以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为主体,掀起“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领导人意识到进行政治改革的必要性。2.颁布: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3.内容(1)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力。(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3)规定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皇族和华族组成,众议院由纳税人选举产生。议会权力很有限。(4)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实际上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机关。4.评价(1)局限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仍掌握在天皇手中。(2)进步性①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②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③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易错提醒1.日本1889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君主权力突出,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2.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日本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1二、崛起为东方强国1.条件: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侵略分割中国;明治政府加紧推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2.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3.表现(1)经济上:19世纪90年代初,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2)军事上:建立起一支现代化的新式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3)外交上:1894年,日本和英国签订条约,英国同意放弃过去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治外法权。此后,美国等国也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4.意义:20世纪初,日本完全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思维点拨1.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近代化的历程,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使其摆脱民族危机,崛起为东方强国。2.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成为亚洲地区摆脱民族危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个典型,对亚洲其他国家影响较大,其中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就开始效仿,开始了“走日本人道路”的探索。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1.侵占琉球:1872年,迫使琉球国王宣布自己是日本的藩属;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把它变成日本的冲绳县。2.侵略朝鲜:1876年,签订《江华条约》,朝鲜成为中日两国的共同保护国;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3.侵略中国(1)1874年,日本派军队侵入台湾,向清政府讹诈要求赔偿。(2)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3)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深化提升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因此日本在刚刚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后就积极进行对外侵略扩张,同时这也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史论要旨1.1889年日本宪法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确立了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但缺乏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2.日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经济、外交等方面崛起为东方强国,“富国强兵”梦开始得到实现。知识图示2主题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及影响史料一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世界近代史》史料二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日本帝国的兴亡》史料三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