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2.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1.重点: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难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得与失。一、德国入侵苏联1.背景(1)蓄谋已久: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2)德国优势①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②希特勒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和地区,占有了强大的军事资源。(3)苏联不足①战争爆发前,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也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②苏联对德国发动进攻的时间估计错误,战备迟缓。2.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袭击苏联,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3.初期战况(1)战争初期,苏军英勇作战,但遭受了惨重损失。(2)两个月后,北路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中路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南路德军攻占基辅。(3)到1941年11月,苏联在欧洲部分失去150万平方千米土地,居民达7000多万。[深度点拨]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之所以失利,一是因为德军夺取了欧洲巨大的经济和战略资源,拥有精良的装备和“闪电战”的经验,准备充分;二是因为苏联对德国侵苏的时间估计错误,备战迟缓,战略部署失当。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原因(1)德国在欧洲侵略的得手刺激了日本的野心。(2)日本侵略东南亚蓄谋已久,于1940年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计划。(3)美、英、荷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使美日矛盾激化。(4)1941年,日本主战派代表东条英机组阁,积极准备进行战争。2.战况(1)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美军损失惨重。(2)同时,日军向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发动进攻。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1[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65“学思之窗”,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提示】同意。从战术角度讲,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是成功的。但从战略上讲,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使美国群情激奋,从而摆脱了孤立主义困扰,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加速了日本的失败,对日本而言,在战略上又是失误的。三、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原因(1)根本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2)直接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联盟的形成。2.过程(1)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为英国购买军火打开了方便之门。(2)1941年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同时确定了美国参战后“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3)苏德战争爆发后步伐加快。①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②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了《大西洋宪章》。③9月,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订第一个议定书,三大国开始联合行动。(4)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3.意义(1)性质: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2)作用①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根本利益使他们互相配合,并赢得了最后胜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史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决议,在两个或若干个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在战争过程中,总统将此事宣布,嗣后凡美国或其属地的任何地点把武器、弹药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中立国以转运至交战国者,均属违法。[解读]由史料一中“凡美国或其属地的任何地点把武器、弹药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均属违法”来分析美国的政策及影响。史料二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各大洲以及各大洋——它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海陆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到那时候,整个美洲,我们所有的人就将生活在枪口的威胁下……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我们已经向英国人提供了巨大的物资援助,将来还将提供更多的物资援助。[解读]由史料二中“如果英国倒下去”“我们所有的人就将生活在枪口的威胁下”“我们已经向英国……物资援助”等信息分析美国政策的变化。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