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南曲沟小学郭红艳摘要: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的广润空间,为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了条件。不仅如此,长期坚持,对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但多媒体只是音乐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而非音乐教学的全部,音乐教师应具有合理实际地使用多媒体应用于音乐教学的能力,使多媒体能有效地为音乐教育服务。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直观化美育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实质即为审美教育。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而忽视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不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因此给音乐教育活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形成怎样的趋向意境,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是最佳的选择。多媒体进入音乐教堂,辅助了音乐教学,它是融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诸多特点于一身综合艺术形式的立体化教学形式。它不仅能使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使凌乱的知识变得条理化也能使抽象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化。这样就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实存在不少优势、长处。小学低年级是指小学一、二年级。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而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结合他们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等特点,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把视、听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发掘其内在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受到艺术美的感染,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提高小学生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活动的质量。一、利用投影将歌词等学习内容直观化。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的困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创造直观的教学,如在教唱《上学歌》时,歌词--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将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学校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前一节课都记不住的歌词,现在用半节课就能记下来了。如在进行《小星星》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声、色、形、动的特点,创设情景,通过制作成单位的星星闪烁的动画,让学生看着有趣的画面,倾听乐曲,欣赏凭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音乐与动画结合并以听觉辅以视觉形象,学生的思维、想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它们的模样吸引了学生们,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记住了歌词,并随着音乐表演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二、利用可视图片将音乐内容直观化。学生以前听音乐,就是听个热闹,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二者结合,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如:欣赏《快乐的一天》在音乐播放的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内容所表现的图片--早早起、上学了、上课、课间活动、好好睡。音乐是抽象的,但在图片的表现下就变的直观起来了,很多的乐曲欣赏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再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秀的少儿歌曲。几乎从五六十岁的老人到十来岁的红领巾都能唱出那熟悉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在教唱时借助媒体,首先是这样一个迷人的画面: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只一只小船满载红领巾,轻巧荡着的双桨、湖面上荡漾的微微波纹、优美的歌声扬起来了。。。。。。一幅迷人的画面将大家的情绪激发起来了。我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分析歌曲:第一乐段为副歌二部合唱。全曲用错落有致的节奏、悠扬起伏的旋律,淋漓尽致地从一个侧面表现生活美,表现新中国少年儿童的幸福。三、利用录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