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作业批改初探作者:林江工作单位:武宣县禄新乡中心小学邮编:545901联系电话:13977257908作业批改初探批改作业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和学习情况的反馈,可以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传统的作业方式往往学生做,教师在写满字词句的作业本上“×”“√”等符号,评上“优”“良”等等,最后标上日期,就算完事了。翻开作业,只见一片血淋淋的红叉叉,第一次见也许会让人心悸,下一次作业可能会有所改进。但对那些学困生来说,完成作业已经比较困难,质量就更难保证。面对老师恶狠狠打下的“×”,他们会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逐渐的害怕作业,进而讨厌作业,甚至和老师产生隔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动力。因此,我认为批改作业首先让作业批改多一点情感化(一)象征符号,传递情感暖人心在处理学生作业的时候,尽量不用“×”来刺伤学生自尊。如果字词错误,就用“○”圈出来;如果是句子错误,就用“—?”标出。在批改作业中,老师可能为学生的一句精彩话语而欣喜,也可能为学生的粗心马虎而恼怒。一份作业会引发老师的喜怒哀乐。事实上,我们又不可能批一道题找学生谈一次话;可如果等事后想说时,又没有这种心境了。怎么办?我用符号在作业中表现:当看到学生令人欣喜地回答时,再打上大大的红勾子的同时,在旁边画“一张笑脸”或打个☆;意为:你真棒!你为自己赢得了笑容!当学生题目没看清,作业粗心时,你就在旁边画“一张哭脸”或画“一口警钟”。有时学生看了,他们会在小脸旁写上“谢谢老师!”“我知道了,会努力”。这样作业成了老师表情达意的场所,传递了老师的心声,温暖了学生的心灵。(二)因人而异,情感批改促转化同一次作业,对于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批改方式。对于优等生,平时听多了赞美,适当要泼些“冷水”多些鞭策,以防得意忘形;对于后进生,平时批评指责多于夸奖,那就多些鼓励,多些欣赏,把优点放大。如“造句”这是一种弹性很强的题目,对、错伸缩空间很大。如果后进生写出句子通顺,我便打“√”,如果他们稍微有点新意,或者用了一两个好词,就要在旁边加上笑脸。对于优等生只写通顺句子,我会打“√”并注上“你能在写得具体些吗?就当是练笔吧!”因人而异的批改方式,是优等生更严格要求自己,不但追求作业准确,更追求答案创新。同时又给后进生宽容、鼓励。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有转化为不竭的学习动力。(三)爱心批语,诱发情商树信心记得有一次我要求以《一张()照片》为题,写一篇作文。批改中发现:学生A(字迹写得歪歪扭扭的):“一进桌我便狼吞虎咽起来,不一会儿,嘴边沾满了米饭,还油糊糊的。“咔嚓”姐姐一按快门,拍下了我这一狼狈的样子……”我给他写下了这样的批语:其实你挺聪明,文章写得不错能写出你当时的狼狈样,只是这“字”,太狼狈了,你看他们都站不稳了!学生B(一个成绩很差,作文语句都写不通顺):突然,那许许多多的蝴蝶飞到花丛中。我说:“蝴蝶,蝴蝶,到我头上来!”它们好像听懂了我的话,飞了过来。我甜甜的一笑,“咔嚓”留下了一张难忘的照片……我惊异地发现了:毫不犹豫地打上一个大勾,画了一张笑脸,批语:这张照片真美!我评讲时在学生面前大张旗鼓地表扬一番。孩子低着头,羞涩极了,但我看得出,孩子的心笑了。从此,上课时,总有一只小手高高举起。我让学生写作文,她能主动交给我修改……她变了,变得爱笑,变得自信了。其次让作业批改多样性作业批改看上去是个小问题,实际上它是整个教学系统中得重要环节。那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批改作业呢?(一)教师批改方式的改变:1“注重结果”与“注重过程”相结合。教师批改作业后对于学生写错的题要及时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讲解,让学生能自己向老师说明错误的原因。2“全改全收”“巡回批改”相结合。教师通过作业全收全改,可以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安排后续教学。但这工作量大,那应结合“巡回批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及时知道对错,又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二)学生参与批改1自己改自己的作业。好胜得心态,促使学生在教师布置作业后,埋头“苦干”完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