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复习(二)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复习一些关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使学生掌握多种方法,来解决一些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3.传授分类讨论及一题多解的解题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会选择并利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一些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四、教学过程:㈠思维启动……①.下列各组线段中,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A.1,2,3B.2,3,4C.4,5,6D.1,2,3【分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②.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是AB的中点,且CD=52,如果Rt△ABC的面积为1,则它的周长为()【分析】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勾股定理。A.512B.51C.52D.53③.已知:B,C,E三点共线,∠B=∠ACD=∠E=90°则△ABC∽△CED还成立吗?【分析】“K”字型相似。1④.已知Rt△ABC,∠ACB=90°,CD⊥AB,AD=2,CD=4,求BD的长。【分析】1.用直角三角形相似△ACD∽△CBD得到(利用射影定理也可得到);2.用三角函数tan∠ACD=tan∠B也可得到注:利用思维启动的这四个题目所涉及到的定理性质、解题方法,为下面的解决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做准备。㈡典型例题:①初窥门径:如图,已知A、B是线段MN上的两点,MN=4,MA=1,MB>1,以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M,以B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点N,使M、N两点重合成一点C,构成△ABC,设AB=x,若△ABC为直角三角形,求x的值。【分析】1.∠ACB=90ºAC²+BC²=AB²2.∠CAB=90ºCA²+AB²=BC²3.∠ABC=90ºAB²+BC²=AC²2②.曲径通幽: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为原点,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A(-1,0)和点B(0,3),顶点为P。(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点P的坐标;(2)如果点Q是x轴上一点,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求点Q的坐标。【分析】1.∠AQP=90º,Q(1,0)2.∠QAP=90º不可能存在(原因由学生说明)3.∠QPA=90º用相似(也可射影定理),也可用三角函数(类同思维启动4)Q(9,0)③.循序渐进: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0),点B是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是函数(x>0)图象上的一点,且△ABP是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分析】1.类比前一题,但又有所不同,P点不是定点了;2.提示,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常见的辅助线是往坐标轴作垂线;3.AO=BO,当∠APB=90º时,也可以利用一下2OP=AB,再利用勾股定理,相对计算量小一些;34.请学生说明以A为直角顶点不存在的原因。④.高山揽胜:如图,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两点A(1,0)、B(3,0),与y轴交于点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BDP是以B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看清题目,此题为以B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2.通过画圆,确定存在两个点;3.构造“K”字型(计算时适当的引导);4.若时间允许可拓展一下,把△BDP是以B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改为△BDP为直角三角形找到p点(除了利用“K”字型相似,也可利用此题的特殊性,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㈢.课堂小结:这节课大家收获到了什么?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我们常会用到哪些“解题的法宝”?……性质定理,解题方式方法。求解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寻找分类标准→→第二步列方程→→4第三步解方程并验根。经验: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常常和相似,三角比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一般情况下,按照直角顶点或者斜边分类,然后按照三角比或勾股定理列方程。附:教学设计说明在中考中,“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是一直占有一定的比例,具有一定的分量的。就我所任教的农村中学的学生学情来讲,相对能力有所欠缺,所以在中考一轮复习中,我觉得最佳的做法,还是应该要尽可能的把内容讲细、讲透。此次教授的“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是比较常见的题型,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的面也较广,因此我觉得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从经验来看,“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寻找分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