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赏析观刈麦①白居易【作者档案】【诗词详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ǒng)②黄。庄稼人很少有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翻金浪。妇姑③荷(hè)箪(dān)食④,童稚携壶浆,相随饷(xiǎng)田⑤去,丁壮⑥在南冈。妇女们担着竹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前行后撵到田里去筩送饭,小伙子们割麦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⑦(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⑧筐。更有一个穷苦的村妇,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wéi)悲伤。家田输税⑨尽,拾此充饥肠。村妇诉说一番话众人听了都很悲伤。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⑩事农桑。吏禄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粮。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做官吃禄米足三百石,年底家里还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三注释:①刈:割。②陇:同“垄”,这里指灾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③妇姑:这里泛指妇女。④荷箪食:荷,肩挑;箪食,竹篮盛的食物。⑤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⑥丁壮:年轻力壮的男子。⑦秉:拿。⑧敝:破。⑨输税:缴纳租税。⑩曾不:从未。事:从事。岁晏:年底。晏,晚。【诵读鉴赏】《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zhōuzhì)(今陕西西安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诗人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惜”字用得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逼得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的议论表现为作者的自疚自愧,这是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月夜刘方平【作者档案】【诗词详解】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②斜。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北斗七星横卧,南斗星也已倾斜。今夜偏知③春气暖,虫声新④透绿窗纱。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注释: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南斗:星宿名,在北斗七星南。③偏知:才知。④新:初。【诵读鉴赏】此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此诗中,诗人写景状物极其细腻,将季节的瞬时微妙变化表现出来。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寒夜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三、四两句写的自然还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实际上所蕴含的却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这种构思非常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人撇开花开鸟鸣、冰消雪融等一切习见的春的标志,独独选取静谧而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静谧中写出生命的萌动与欢乐,从料峭寒夜中写出春天的暖意,谱写出一支独特的回春曲。这不仅表现出诗人艺术上的独创精神,而且显示了敏锐、细腻的感受能力。商山①早行温庭筠【作者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