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局工作要点201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2012年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部署,紧扣“人才优先、保障民生”工作主线,坚持“创建人民满意服务型机关”基本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住重点,埋头苦干,狠抓考核指标完成,扎实推进重点工作,突出做好亮点创新,通过人事人才、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的共同提高,推动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为建设“XX县区、创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一、积极探索服务群众的“模式”,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一)坚持把强化困难群体就业作为促进就业的主攻方向1、始终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坚持经济拉动、创业带动、培训推动、服务促动“四位一体”,不断完善促进就业体系,积极扩大就业规模,重点保障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年内新增城镇就业34000人,其中困难人员就业3200人,困难人员就业率85%以上。2、积极协调区发改局,掌握辖区内重点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劳动用工计划等,并依托政务网、各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开展用工信息收集发布、职业介绍、就业政策扶持等就业对接活动。3、实施就业援助计划,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完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制度,做好“4045”向“4050”失业人员平稳过渡工作。进一步完善以社区为依托、以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服务制度化、人员专业化、形式多样化的就业援助体系,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确保每月至少入户1次。第1页共9页4、继续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服务模式,组织实施“社区就业工程”,形成对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和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做到就业服务“无缝隙”。5、做好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把家庭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新渠道,积极开发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岗位,发挥家庭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潜力。(二)坚持把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6、发挥市场配置的主导作用,开展校园行和岗位速递活动,打造“我是朝阳”招聘品牌。全年新增大学生创业者220人,创业带动就业920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率100%。7、夯实实名制统计工作,不断完善实名制统计数据库,建立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台账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台账,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真实。建设网络招聘配置平台和远程视频招聘平台并有效开展工作,举办各类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70场。8、加大对我区见习基地的重组和认定,提高见习岗位质量,每两个月组织一次见习推荐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年内新建或重组见习基地4个,完成见习大学生600人。9、突出创业引领工程。以中航产业园和工业孵化器两个创业基地为依托,加强创业扶持力度,与驻青高校加强联系,开展创业培训、项目征集等活动。新建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1处,全区各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新增大学生创业者60人,带动就业250人,培训大学生200人。10、加强对“三支一扶”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做好第一批“三支一扶”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服务期满年度考核及离岗的有关工作;做好第二批“三支一扶”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考核工作;完成“三支一扶”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招募任务。(三)坚持把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目标11、紧密结合全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实际和打造“XX县区、创新”的战略部署,科学定位创业工作,超前研究创业工作发展布局、工作措施,制定创业带动就业短期发展规划。第2页共9页年内扶持创业2500人;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99%以上;年内建立民生创业孵化基地1个。12、启动“全民创业促进行动”,加强跟踪服务引导、政策落实促进、融资服务帮扶和技能提升带动,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体系。全年组织创业政策大讲堂6次。13、加强创业能力培训,拓宽创业培训范围,创新培训模式,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创业成功率。年内组织创业培训600人。(四)坚持把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