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庄水韵赵丽宏⒈周庄简介周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南38公里,属昆山市管辖,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它始建于宋代元祐元年(1086年),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古称贞丰里,宋代周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史称“周庄”。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作者:,是一位男青年散文家、当代作家,民进成员。1951年出生,汉族,是上海市崇明县人。作品:有人称赵丽宏的散文为“美文”。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集《人生遐思》一度登上中国畅销书排行榜,销售量达七八万册。作者及其作品赵丽宏水城威尼斯云南丽江周庄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一道风景。还有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刚刚改革开放,作者赵丽宏为了将周庄人民改革开放后,人民过上的幸福生活表现出来,就根据自己三次游周庄的不同感受,重点描写第三次游周庄正赶上旅游节,写下了这篇《周庄水韵》,作者的用意是在表达周庄人民的幸福生活来自于改革开放,借此倡导改革开放好的思想感情。背景检测预习情况斑斓()眩目()娴()熟璀璨()参差()剔透()摇曳()谛听()dìlánxuànxiáncàncītīyè根据意思写词语①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文中形容声音柔细。()②稍微一放松就消失。()③不容易猜测、预料。()④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如泣如诉稍纵即逝难以捉摸瞬息万变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2、全文的结构形式:先总写、后分写,分为两部分。次数时间观察角度作者感受特点详略安排完成表格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仲春雨中视觉(色彩)水墨画恬淡宁静概括写冬天雪后视觉(色彩)听觉(声音)色如版画声似音乐色彩鲜明万般柔情略写春夜旅游节视觉(色彩)光带、梦境多姿多彩详写四、析读课文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思考⑴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印象是什么?⑵语段中描绘了哪些画面?⑶作者对此有何评价?周庄(总体印象)水中倒影:波动似绸小河泛舟:富有诗意整体布局:井形河道,古镇为一体。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画面评价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古桥、小舟、行人、游客,古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NEXTNEXT•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是周庄,而是安排了一个特写镜头:“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随着这搅动的木橹,我们也不知不觉走进了这个世界。原来这个世界里还有这么多丰富的东西:桥、楼、树、云、鸟,还有那美丽的似彩绸一般的水面,真是让人浮想联翩,无限向往。达到了这个目的,作者才笔锋一转,告诉你这就是周庄,而且是富有诗意的周庄,于是牵引着你不断随他的文字探索。这种独特的开头方式安排得非常巧妙,也很有吸引力,值得我们学习。2.“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文章开头没有直接写周庄,而是安排这样的特写画面,有何目的?•滴水和流水的声音。•“斑斑”“袅袅”“重重叠叠”等叠词的运用,产生了音韵的和谐美;“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长短句的交叉运用,形成节奏的参差美。3.作者第二次到周庄时,除描写色彩以外,还写到了什么?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又有什么特点?五、品读课文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从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等方面进行品读。2.精读课文第5~6自然段,思考:⑴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周庄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⑵这样的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有什么联系?⑶第三次游周庄为什么详写?⑴描绘了节日夜景:岸上的彩灯、倒影、花船、丝竹管弦声、礼花、彩光、欢呼声等;按照时间顺序(以先后为序),空间顺序(岸上——河中——天上——地上)。⑵文中描绘了节日夜景下五彩缤纷的周庄,表现了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及对改革开放的讴歌之情。⑶因为单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