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消化道早癌镜诊治规〔讨论版〕一、诊断规:〔一〕消化镜检查:1.检查前准备:〔1〕胃镜:患者禁饮食8小时以上,检查前常规服用咽部麻醉剂及消泡剂〔二甲基硅油〕,如果行染色镜术前同时口服去粘液剂〔链霉蛋白酶〕。如无上述产品检查时如有泡沫、粘液一定要用二甲基硅油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推荐有条件单位推广无痛胃镜检查,不仅减少患者痛苦,还能提高检查质量。〔2〕结肠镜:检查前一天少渣饮食,检查当天口服泻药,推荐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或硫酸镁做肠道准备,肠道准备时间为4小时,多让患者活动。如检查时肠腔残存粪质和泡沫,尽量用二甲基硅油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检查前如无禁忌症常规应用解痉剂如丁溴东莨菪碱。2.胃镜检查规:进镜前检查镜是否正常,是否翻开工作站,核对患者信息。如有NBI功能,用NBI进镜,观察咽部、食管,至贲门调为白光,如患者反响较大,进镜观察咽部困难,可在检查完毕退镜至咽部时观察,常规留取咽部声门照片。胃镜检查时充分注气,手法轻柔,防止盲区,尤其是胃体小弯侧近贲门、贲门粘膜嵴、胃体中部小弯、胃角前后壁等,十二指肠注意球部后壁及降段乳头。胃镜至少要采集35左右白光照片,包括口咽部1、食管4、贲门胃底4、胃体14、胃角3、胃窦5、十二指肠球部2、降段2、取活检部位2。具有NBI功能胃镜加咽部及食管5。3.结肠镜检查规:进镜前检查镜是否正常,是否翻开工作站,核对患者信息。结肠镜检查推荐单人操作,进镜至盲肠后充分注气,清洁视野,缓慢退镜观察,遇到弯曲时缓慢通过,必要时对同一部位反复进镜、退镜观察,退镜观察时间不少于6分钟。如进镜过程中发现小于5毫米息肉,可先行活检后再继续进镜。结肠镜照片数量无严格限制,但应该在20以上,对每段结肠都应留取照片,如回肠末端、阑尾开口、回盲瓣、回盲部远景、升结肠、肝曲、横结肠、脾区、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及直肠倒镜。4.可疑病变镜检查规:〔1〕白光镜:如果发现可疑早癌病变,先用白光镜把病变的远景、近景、直视、侧视、充气状态、吸气后照片留取,照片图像要求清晰,病变部位位于图像中央,镜前端与观察部位距离适当。〔2〕电子染色镜:因电子染色本身不会对病变造成任何影响,因此白光观察后先用电子染色观察,主要是近景观察,如病变较大时要全面观察病变,尤其要注意病变的边缘、明显隆起及凹陷处,分别留取各位置照片。结合放大镜观察时,先非放大状态观察完毕后,再用低倍放大观察,后逐步增加放大倍数,直至最高倍放大,在逐步调整、增加放大倍数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病变最严重位置,留取各放大倍数及位置照片。放大镜观察时因可能对病变造成摩擦、损伤,因此对胃和结肠可以在染色镜观察后再进展放大镜观察,但食管碘染后难以放大观察,所以食管须先放大镜观察再碘染。〔3〕染色镜:应用特殊染料使消化道黏膜构造更加清晰,加强病变部位与周围黏膜的比照。常用染色剂有靛胭脂,浓度0.5%;复方碘(卢戈氏液),浓度1.5%;冰醋酸,浓度1.5%;结晶紫,浓度0.05%。①复方碘在染色镜中主要用于对食管黏膜的染色。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中糖原丰富,遇碘呈棕色,当黏膜发生恶变时,其中糖原的含量发生变化,使染色后食管呈现深着色、浅着色、不着色等情况。染色前冲洗掉食管外表粘液,用花洒式喷洒管沿齿状线喷洒至距门齿20CM,立即吸引抽出食管腔残留碘剂,后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食管,胃镜进入胃吸引抽出胃底剩余碘剂,后退镜观察。②靛胭脂为非黏膜吸收染色剂,其采用力学原理,即低凹部位色素潴留,较为凸起的局部色素消退较快来进展比照,观察其在黏膜间隙的分布情况显示黏膜微细变化和病灶立体构造,补充肉眼观察的缺乏。用直喷式喷洒管对准病变缓慢喷洒,如病变边缘不清要扩大喷洒围,后吸气,等待2-3分钟后充气观察。③冰醋酸刺激黏膜血管收缩,喷洒后黏膜变白,腺管构造更加清晰,肿瘤组织由于血管丰富,会比正常黏膜更早恢复血供而比周围组织发红,镜下容易识别。用直喷式喷洒管对准病变缓慢喷洒,如病变边缘不清要扩大喷洒围,喷洒时记录喷洒时间,持续观察病变处3分钟左右,记录病变颜色变化及时间。.jz④结晶紫可以被肠道上皮细胞吸收,而腺管开口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