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281\28第十一课在人群中挺立24/12/282\28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这是因为: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24/12/283\28第一框德:立身之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德是人生的立身之本;让学生明白道德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的社会有用之人。(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探究、交流让学生明白道德是人生的立身之本。(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的社会有用之人。24/12/284\28阅读课文P123《故事续编》你会为这个故事续编怎样的内容?这个丢失了美德的人在现实中将如何生活呢?24/12/285\28故事续编:……到了学校,才记起今天是自己值日,一想到干值日工作那么辛苦,怎么办呢?对了,装病!于是谎称自己感冒了,然后老师就安排其他同学代替自己做值日工作。同桌向自己借钢笔,可怕他弄坏了,不借!下午数学测试,糟了,有几道题不会,怎么办呢?偷偷的给同桌传了张纸条,请求支援……结果被监考老师发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同学们都向你投来了异样的目光,再也没有人愿意和你打交道了。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结果装病感冒的事情也被揭穿,父母伤心,觉得这个孩子变质了……(言之有理即可)24/12/286\28想一想:这个丢失了美德的人在现实中将如何生活呢?有的同学说,这个人丢失了这么多美德,现在劣迹斑斑,今后他肯定没有朋友、不受欢迎、四处碰壁,最后一无所得。可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事实并非如此。24/12/287\28现象一:某皮鞋厂厂长以次充好,用一些低劣材料冒充优质牛皮,又假冒名牌,获得了高额利润。皮鞋厂规模扩大了,雇的人越来越多,厂长还花了点钱,买了个“劳动模范”的称号,成为当地名利双收的红人。24/12/288\28弄虚作假、“名利双收”24/12/289\28打扫卫生时,初三(2)班的朱景一看四下没人,就三下五除二,将自己班门口的垃圾都扫到了隔壁初三(3)班的门口。但他还没来得及走开,检查卫生的老师来了。朱景又一把抓起扫帚扫了起来,还特地把初三(3)班的走廊也扫干净了,一边扫一边说:“今天(3)班怎么这么大意?我顺便帮他们扫了吧》。”老师看了挺高兴,对朱景说:“这位同学真不错。你叫什么名字?我要叫其他同学向你学习。”现象二:24/12/2810\28老师:我要叫其他同学向你学习24/12/2811\28对于生活中的这类现象,你是怎么看的?这能否说明不讲道德、虚伪欺骗是得到赞赏、走向成功的捷径?品德高尚的人不一定成名得利。但谎言不能挡住真相,欺诈也无法遮掩丑行,在事业征途中失掉人格和操守的人,一定不会成就真正伟大的事业。我们一定要以德为本,树立崇高美德,这样才会走向成功。24/12/2812\28季羡林在北大是闻名遐迩的名教授,在全国是誉满天下的学术大师。可是在一般人眼里,他却远远“配不上”这些头衔。他衣着平常,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着一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他走在人群中,绝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他的家谁都可以推门而入,同他谈话,如沐春风,决不会感到紧张局促。总之,他没有一点“大人物”的架子。但是,他却受到人们的普遍敬仰。阅读课文P125中的短文《人格是最高的学位》24/12/2813\28季羡林走在校园里,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忽然一辆自行车停在他面前,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从车上下来,问道:“你是季羡林教授吗?”“是我。”“季先生,我没有什么事,我只想当面向您说一句:我很敬佩您。”说完,年轻人向季羡林鞠躬,转身上车,飞驰而去。甚至正开着车的年轻人,认出了迎面走来的是季羡林,便立刻停下来,打开车门,走出汽车,双手合十,向季羡林深深鞠躬。人们这种发自内心的崇敬心情,在今天的社会中是十分罕见的。没有“大人物”架子的季羡林,却赢得了群众的极大尊敬,他靠的是什么呢?24/12/2814\28从故事中你感受到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