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和沪教版化学教材简析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毛明1.“观点”教学2.“素养”教学3.“探究”教学一、提倡三项教学A.知道“是什么”B.懂得“为什么”C.学会“做什么”二、明确学习水平层次为了将更多精力和时间用于探究教学,明确微粒、变化等概念计算教学的范围:1.下述计算不作要求:①由微粒质量比推算微粒个数比;②由相对原子质量推算质子数或中子数;③多步反应计算④过量问题计算⑤无数据、气体溶解度计算三、“减法”2.淡化以下概念辨析要求:⑥“构成”与“组成”的差异⑦原子与分子概念差异⑧化学变化的范畴三、“减法”四、“加法”1.加强“观点”教学2.开展探究,强化对比实验3.增添启普发生器、分液漏斗等4.过量问题定性讨论5.蒸发溶剂型的溶解度计算6.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其溶解度的换算1.实验考签:根据课程标准确定一项或两项实验操作制作考签2.操作成绩:分“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第3.操作时间:每批次约15~20分钟4.在中考试卷中体现分值五、进行实验考查序号类别权重合计Ⅰ熟悉化学基本用语10%100%Ⅱ认识身边化学物质30%Ⅲ揭示微观粒子奥秘10%Ⅳ学会简单化学计算10%Ⅴ参与化学实验探究35%Ⅵ关注化学应用价值5%六、纸笔测试的几项评价指标①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②目前人类已知化合物中有机物种类最多。③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1.以下推论正确吗?七、概念教学的学科性反思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23.(B)(2)有人认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IVA族的碳元素,而是另一种短周期元素,请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这一元素是。答案:(2)H2.化学概念的发展性引起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种类繁多的元素是碳元素。3.概念教学中的学习障碍与阶梯•原子: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化合价: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不是物理变化就是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元素论“种”,不论“个”。元素论“种”,不论“个”。•物质的构成:物质的构成:微观粒子论“构成”,宏观元素讲“组成”。微观粒子论“构成”,宏观元素讲“组成”。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问题:原子、离子是否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Xe+F2=XeF2Ag++Cl-=AgCl过分强调“构成”、“组成”的词义差别合适吗?从汉语词典上:无明确要求。从英语词汇上:可以通用。从理化教材上:可以混用。从学科发展上:同分异构、旋光异构、构像异构阶段始强调。从学生身心上:启蒙阶段大可不必如此“扣字眼”。什么是酸、碱、盐?阿累尼乌斯的“电离学说”?酸碱质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八、建立正确的“基本观点”•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点•原子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不断发展的观点九、初中教材简介——以“第一章”为例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树立正确的化学学科的价值观和地位不要过早考究化学名词及其专业术语•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初步了解化学学科内容及其研究方向不要过分深究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拓展•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初步体验实验探究和认识符号的方法不要过多记忆和纠缠操作技艺的语句•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树立正确的化学学科的价值观和地位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建立化学与STS联系的建立★不要过早考究化学名词及其专业术语对本节出现的化学名词(非黑体字)可以不解释对本节的演示实验暂时可以不追究化学反应原理对本节刊印的图片只需知其然而不须知其所以然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初步了解化学学科内容及其研究方向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不要过分深究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暂不研究对于组成和结构的宏观与微观的对应关系暂不追究对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和具体制法暂不探究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