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说明实物――<笔>官底初中李娟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学会抓住事物特征来进行说明;2、运用合理说明顺序安排好文章的结构;3、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和注意语言的简洁和生动性。教材分析:1.重点:目标2、32.难点:目标33.教具: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明实物,可以是某一件实物,也可以是某一类实物;可以作单项说明,即只介绍外形,或只介绍功用,也可以作综合说明,即对某一类、某一种实物的外形特点、内部结构、价值功用、制作要求,优缺点,甚至来历及发展远景都加以介绍和说明,使人们对其有全面了解。由同学们手头上写字的笔为引入点,引起学生自由发言和争论。1.同学们为什么喜欢用圆珠笔?2.你观察过圆珠笔的构造吗?你了解它的优缺点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适当评价)二、竞赛写笔:1.要求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几种笔(毛笔、铅笔、钢笔、粉笔)理清它们出现的先后次序。2、分组对每一种笔进行介绍。第一组学生观察毛笔,第二组学生观察"铅笔,"学生观察"钢笔第四组的同学观察“粉笔”。要求动笔写出简短的文字,(提醒可运用的说明方法,还可以用拟人的手法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准备口头发言,学生补充,师生评析。3、分小组讨论,统一意见,然后开展竞赛,比比哪个组写得好,给予加分。毛笔:毛笔以竹节做杆,动物的毫毛为笔头--“笔”字的来历大概也出于此吧。动物毛软硬适中,吸水力强,用之于书法绘画,流畅自如,于提顿行止间,颇富神韵。难怪历来居于“文房四宝”之首呢?想想也是,无论是王羲之的狂草还是齐白石的墨虾,怎离得了它?但由于毛笔对握笔姿势,运笔速度等方面要求颇高,这种颇具艺术性的笔只在中国和东方一些国家推广并流传下来。铅笔:此间,笔家族中出现了一段小插曲,那就是铅笔的出现。自从古人发现用木炭棒可以涂写文字后,这种方法被一直沿用下来并且发现了石墨也可涂写。但无论木碳棒还是石墨,直接拿在手上均极易污手,聪明的人类在碳棒和石墨棒外加上了一层“外衣”(多是软木质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于是笔家族又多了一小成员,它的最大优点是字迹易于更改,橡皮一擦,笔迹无踪,是初学写字的小朋友的好伙伴,也是绘画者的益友。列图表:我们知道图表能增强直观感,使人一目了然。也可起到一切尽在图表中的效果。而且使用这种图表说明方法。使读者容易于接受,并且条理清晰。三、写说明文容易出现的问题说明文写作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不准确,主要是没有明确说明目的,没有对事物需要说明的那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思考。其具体表现是,对事物的某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时候,文章没有紧紧围绕该方面的特性来写,致使这方面的特性不清晰、不突出。就像写记叙文跑题一样,出现了偏离'主题'的情况。(例如)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桥身是水泥筑成的。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行驶七八辆汽车。桥洞也比别的桥大,所以路面也很宽起码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这座桥是建桥工人冒着酷暑建的。从一开工,他们就昼夜不停地干,假日也没见他们休息过。这段短文,对说明对象的特性就把握得不准确。文中既对'桥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也对'桥的建设者'进行了说明,使人不知道究竟要说明哪一个。通过全文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无疑是要对'桥的形态'进行说明。既然这样,那他就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形态'的不同侧面来写,而不应该写与'形态'无关的东西,将'桥的建设者'也搅和进来。修改的: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是在原来的路面上建起来的。桥身全是水泥筑成的,长达200多米,横向马路从桥的上面通过,纵向马路从桥的下面穿过。这座桥的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走七八辆汽车,桥下面的马路虽然窄一点,但起码也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桥洞的两侧,各有一块蓝球场大小的空间,像半个扇面一样,由路边渐渐向一头低下去……从远处看,这座桥显得十分雄伟。小作者舍弃了一个方面,将笔墨集中到一点上,这样给读者的认识就清晰多了。其次、对事物的特性说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条理不分明,说明方法不恰当。其具体表现是,在说明事物特性的时候,不讲究说明方法,或者把事物的几个方面放在一起说,或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