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遵循儿童认知规律VIP免费

遵循儿童认知规律_第1页
1/3
遵循儿童认知规律_第2页
2/3
遵循儿童认知规律_第3页
3/3
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促进乘法口诀的长时记忆渭南市实验小学李建令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安排的课程内容之一规定:能熟练口算表内乘除法。要熟练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就必须熟记乘法口诀。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口诀时,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增强学生对乘法口诀长时记忆的效果。学习乘法口诀的内容安排在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正处于七、八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⑴注意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⑵知觉逐渐从不随意性向随意选择性发展。⑶记忆的随意性略占优势。⑷意义识记逐渐发展起来。⑸具体形象记忆高于对抽象材料的记忆。⑹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因此,在进行乘法口诀教学中,创设有趣的现实情境,符合学生的注意特点;以直观图形的形式呈现具体数量,符合学生具体形象记忆的特点;结合直观图,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对应的乘法口诀,符合学生意义识记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乘法口诀,符合学生思维水平发展的特点。下面结合“2的乘法口诀”的课堂教学,谈谈促进乘法口诀长时记忆的策略。一、创设有趣的现实情景,符合学生的注意特点。7—8岁的儿童,课堂上爱做小动作,爱说话,这正是孩子不随意注意的特点。但他们随意注意已经开始发展。因而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的解说: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有一个漂亮的餐厅。在干净、整洁的餐桌,有一个碗,碗上面放着什么?(筷子)一双筷子有几根?(2根)如果给餐桌上9个碗上面各放一双筷子,一共需要多少根筷子?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孩子们的注意力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自然而然的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探究筷子“双”数与“根”数的对应关系上来,从而顺畅地完成了表格的填写:有几双123456789有几根24681012141618这样,为正确写出乘法算式做好了准备。二、以“梯形图”的形式呈现筷子的数量,符合学生具体形象记忆的特点。把筷子摆成“梯形图”,以这种形式呈现出的直观图,不仅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出几双筷子对应几根,而且也体现出筷子数量逐个增加的1效果。----即每增加一双筷子,数量就增加2根。为后面启发学生发现2的乘法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11分散了教学难点。同时,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了“筷子图像”,促进了学生具体形象记忆的功能。三、结合“梯形图”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对应的乘法口诀,符合学生意义识记的特点。每一行的图,都表示个2,都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根据口诀的编写方法,口诀为::得。如第三行:ⅡⅡⅡ表示3个2。2×3=63×2=6乘法口诀为:二三得六。同时强调,二五一十这句口诀为什么没有“得“字。结合”梯形图“引导学生理解第五行图:ⅡⅡⅡⅡⅡ表示5个2。2×5≡10.积是10.积满十,把“得”字省略,同时,为了四字为一句,念起来顺口,其乘法口诀为:二五一十。这样,九句乘法口诀每一句都是按照:根据图说出意义,列出乘法算式,编写乘法口诀。通过意义识记,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增强了记忆,不容易遗忘,而且提取流畅、高效。2的乘法口诀1×2=2一二得二2×2=4二二得四2×3=6二三得六2×4=8二四得八2×5=10二五一十2×6=12二六十二2×7=14二七十四2×8=16二八十六2×9=18二九十八2四、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乘法口诀,符合学生思维水平发展的特点。2的乘法口诀,是在给餐桌上9个碗摆筷子这一现实情境中进行探究的。所以2的乘法口诀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应用:如一辆自行车有2个轮子,4辆自行车有(8)个轮子,应用了乘法口诀:二四得八。一辆自行车有2个轮子,()辆自行车有()个轮子,让学生尝试填空并说出口诀。出示图片:一个盘子中放了2个苹果,让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思维表现非常活跃,因此,引导学生将乘法口诀运用于实际生活,不仅加强了对乘法口诀的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回归于生活。五、形式多样的复习,符合学生遗忘的规律。艾宾法斯遗忘曲线说明:如果我们能够在记忆的最初阶段及时强化,避免快速遗忘,就能够保持更多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