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三章 颜色视觉形成VIP免费

第三章 颜色视觉形成_第1页
1/24
第三章 颜色视觉形成_第2页
2/24
第三章 颜色视觉形成_第3页
3/24
第三章颜色视觉形成第一节颜色视觉形成机理一、颜色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1.四大要素:光源、颜色物体、眼睛、大脑注意:①四要素中,如果一个不存在,就不能产生颜色视觉;②四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产生了变化,颜色视觉就会产生变化;2.发光体的颜色形成①不同波长的单色光;②辐射能量不同;③共同辐射构成发光体。•3.非发光体的颜色形成(物体色)•①非发光体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呈现出颜色;•②物体呈现颜色的两种情况:•光在物体表面产生干涉现象而产生的颜色;颜色不稳定。•③人眼看到的是反射或透射出来的色光;一般常见的不反光的具有固定颜色的物体。•注意:所看到的颜色,并非物体自身的颜色。•④光是人感受倒物体颜色的唯一物质,物体的颜色现象是物体的化学结构所固有的光学特性。二、眼睛1.视网膜——人眼感光纪录系统三层细胞组成:最外层: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中间层:双极细胞层最内层:神经节细胞联系:①一个视锥细胞对一个双极细胞——专用通路②很多视杆细胞对一个双极细胞——敏感度很高③神经节细胞是视觉的高级中枢•2.人眼的视细胞——光感受器•①视锥细胞——含有对光敏感的色素物质,一般感红光、绿光、蓝光•②视杆细胞——只有一种感光色素•3.视网膜上的成像过程•①心理的回到•②人眼的明视距离•③瞳孔直径的调节•④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分担着不同的任务•视锥细胞——分辨物体的颜色和细节•视杆细胞——在暗处起作用,感知物体的明暗•三、大脑•1.颜色真实:可以分析和测量的颜色•2.颜色效果:颜色真实对人眼和大脑所产生的生理上和心里上的作用•3.视知觉:通过大脑对刺激信号的识别、理解、判断,形成颜色视觉的全过程,在心理学上称为视知觉。•﹡色彩真实和色彩效果的总体反映第二节人眼的视觉功能•一、明视觉、暗视觉•1.明视觉(颜色视觉)•视锥细胞只有在亮度达到一定水平(通常是3K/m2以上)时才能分辨物体的颜色和细节,又称颜色视觉。•2.暗视觉•视杆细胞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能感知物体的明暗,但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注意:•①视觉的两重功能:明视觉、暗视觉•②对于从事图像印刷和颜色工作来说,主要研究明视觉的作用。•二、视角功能•1.视角敏锐度•⑴视角:具有正常视觉的人能够分辨物体空间两点间所形成的最小视角为1′(与眼睛到物体的距离有关,25㎝)•⑵视角敏锐度(视力):人眼辨别外界物体的敏锐程度,用力来表示视觉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①眼睛的分辨率;②极限分辨视角•2.对比辨认:是指对物体的亮度差异的辨别能力。•3.视觉功能•视角敏锐度对比辨认都是视觉功能的重要指标,但照度对其影响很大。•①对同一视角的物体,随照度的增加,对比可以减小;•②对同一对比的物体,随照度的增加,视角可以减小;•③对同一照度的物体,视角和对比可以相互补偿。•4.影响视觉颜色的因素•⑴光源光谱成分的影响﹡有色光源、演色性•⑵光源照度的影响:•⑶环境色的影响•﹡环境色的反射回映到物体上;环境色与物体色的对比•⑷其它因素的影响第三节颜色视觉形成的理论•一、三色学说•1.三种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产生强烈刺激,产生某种颜色效果。如R、G、B等•2.三种纤维都在活动,产生明度感觉•3.负后像:G—M、R—C、B—Y•4.缺点:•①不能圆满解释色盲现象•②不能解释颜色为什么存在补色•③为什么观察不到偏绿的红色,而能观察到偏黄的红色和偏红的红色•二、对立学说(四色学说)•1.三对对立视素:白—黑、红—绿、黄—蓝•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2.对立学说的网膜视素感光化学视素白—黑红—绿黄—蓝视网膜过程破坏建设破坏建设破坏建设感觉白黑红绿黄蓝•3.每一种颜色都会影响白—黑视素的活动•4.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各种颜色感觉和颜色混合现象•①当两种颜色为对立色时,混合则得到白色;当所有颜色同时作用于各种视素时,则得到白色或灰色•②对负后像的解释•③色盲是由于缺乏一对视素或两对视素的结果•④补色问题•⑤心理纯色:心理纯红(光谱色)、心理纯黄(光谱色)、心理纯绿(光谱色)、心理纯蓝(光谱色)•⑥缺点:对于R、G、B三原色能够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三章 颜色视觉形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