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正负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会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能比较正、负数的大小。2、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3、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教具学具课件、表格、纸片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说反义词。师说上半句,生接下半句。(上车、答对、赚钱、零上温度)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通过记录相反意义的数量,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1)要求师:刚才我们说了很多组反义词,谁能说说什么样的词叫反义词呢?(生:意思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在数学上是不是也有意义相反的量,我们一起来探索吧!我这有几组数,你能用喜欢的方法快速记录下来。不过老师有个要求,那就是边听边把它们记录在这张表格中。出示记录表上车答对赚了零上下车答错亏了零下记录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但是记录得要准确、简洁,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①上车15人,下车15人;②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③爱心超市,三月份赚了16900元,四月份亏了127元;④昨天最高气温零上5度,最低气温零下1度。2、反馈学生记录情况,集体讨论。(展示学生作品)(生:有的用文字表示,有的用符号表示)师: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去记录,大家说得也都有道理。但这位同学就用到了数学符号来表示,这样简洁多了,你们想认识吗?明确研究对象,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样的数。(板书课题:正负数)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三、新知识探究课件出示:教材86页情景图,学生尝试修改记录师:这样填有什么好处呢?生交流1、明确概念,了解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师:你知道这样的数叫什么吗?(正数)怎么读?学生读一读,师导读:正十五师:你还能举出几个正数的例子吗?生交流师:这样的数说得完吗?老师写得完吗?说明什么?(正数有无数个,怎么表示呢?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负数师:这里的加号、减号和过去意义有所不同,这里的加号叫做正号,减号叫做负号。师:为了简便,+15可简写为15。如果去掉正号,这些数你们熟悉吗?生交流师:负数前面的符号可以去掉吗?生交流(不能)教师卡片出题,学生抢答。-100、+6.8、-1.8、36。(同时贴于黑板相应位置)师:为了简便,+36可简写为36。如果去掉正号,这些数你们熟悉吗?2、认识正、负数和0的关系。游戏:找朋友出示:24、-18、0、-120、12、3.2、-2.5让学生找相应的正、负数朋友。组织学生完成0呢?(生:0是分界点)那0属于正数还是负数呢?(生: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课件出示:教材86页认一认,读一读。4、进一步了解负数的历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师:看来啊,负数的出现还真是很有必要,那你知道哪个国家最早出现了负数吗?猜一猜?让我们通过一段资料一起来回顾负数的历史。看书: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黑色的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请学生谈感受。(中国人发明的,很自豪)鼓励学生也发现了生活中的负数。四、借助实例,解释应用(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一)引导学生举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活中你还曾经在哪见过正负数?课件出示:(二)重点讨论1、用正负数记录乐乐家的收支情况。(课本87页“练一练”第1题。)2、下图每格表示100米,笑笑刚开始的位置在自己家。(课本87页“练一练”第2题。)五、课堂总结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生活中有更多的负数等着同学们去探索、发现,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一定会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板书设计正负数像+15、+10、+16900、+5………都是正数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