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进班级活动体会三(1)班张婉丽妈妈4月30日下午2点,我参加了济渎路学校三(1)班女儿和二年级儿子的道德讲堂进班级活动,前半部分在三年级,中间部分在二年级,后来又回到三年级(1)班,忙忙碌碌的。真希望学校把不同年级的活动时间安排开。不过,转念一想,同一个时间开了两个孩子的活动,讲的内容总体一致,也算高效。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大同”的社会,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如此说来“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而是要对全天下的父母。这时,“孝”便成了一种责任,全天下都尊敬老人的责任。唯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所以,“孝敬老人”便成了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条道德准则。可见,在那时的中国,人们就将“孝”作为“忠”的前提,正所谓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我看来,当一个人将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同时给予一个国家,一位君主时,孝,便是忠;而当一个人为百姓祈福,为苍生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他便又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忠。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难道其父母还要受穷苦不成?故这便又是孝。就是这样,“忠孝”一词就被流传下来。有人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道德是立足之本。道德给我巨大的震撼力让我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当今社会,遵守道德是安身之策,立命之本。当代社会,“金钱万能”论尘嚣而上,各种“潜规则”横行无忌,种种失德事件充斥各大媒体,社会道德,伦理滑坡,急需寻找一种可行途径,使人心的黑暗重现光明,使迷失的心灵重回正途,使社会在文明中前行。在种种探索之中,中华民族道德脱颖而出,实践表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解决当前社会难题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的优越性,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也经历了各种文化的洗礼,仍然具有强大的活力。所以,贯彻弘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不使传统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缺失,是我们全体社会共同责任。而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除了教育学生们应该掌握的学科知识之外,更应该教育学生们如何做人。从根源上塑造学生们的高尚人格,是社会给予我们教育者的基本任务,也是我们一直追寻的目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正是弘扬正气,彰显高尚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举动。所以我会用我诚挚的热情去看、去学、去做,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发展进步时代精神,体现的高尚道德的先进性,是我们每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