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收获与困惑南辛村小学刚秀丽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来,我首先对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探索,把吸收的新课程理念变为具体的教学行动,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有许多收获也有一些困惑。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新的教育理念逐步树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开始关注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开始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式;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在教学中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开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例如在教学《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和圆的认识》一课时,开始先让学生感受这些物体,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与这些物体相同的东西。然后学生讨论同种物体的特征,最后由师生共同研究出正方体长方体和圆的定义。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实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轻松的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和圆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情境导入,充分认识到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能加强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因而为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并不难,语文就在自己身边,语文无处不在,从而产生浓厚兴趣。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教学菜园里一课,出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吃到的蔬菜,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课,学生的学习达到了最佳效果,从而也验证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的角色”这一传统观念在课改课堂上受到极大冲击,老师们开始注意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的合作者转变,开始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并尝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探究,教师扮演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促进学生多样化的探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接受”转向“发现”,开始由单一、机械的“听讲——练习——复习——巩固”的被动状态逐步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动手操作、游戏等活动,自行获取知识、在快乐中学习,由感知了解身边发生的语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动中玩,乐中学,自由交流,进一步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体验的热情,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与思考。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有待进一步深入,我对课改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有待进一步深入,担心学生的“双基”会变得薄弱,课改使学生会说但不会做。其实在课改中,小学的“双基”也发生了变化,不能拿以往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学生。现在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多的是学生学会有用的、必备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所以我应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准确地握课程标准对“双基”的新要求。小组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实质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动、互助关系,而不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组。在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教学“退位减法”时,把小棒发给学生,让学生两人一组摆一摆,个别学生把小棒全部拿去独自摆弄,或者是一个摆、另一个不参与、不合作,甚至有的还争吵,出现了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在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学困生发言的机会少,甚至出现了放任自流的现象。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性格自私、独立,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