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对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调查学习了马小芳老师主讲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类课堂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一题,受益匪浅,非常感激。在这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作为一名从小长在农村,现又成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来说,对于农村学生的状况深有体会。我发现:农村小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与城市学生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他们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农村学生没有说普通话的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农村孩子一出生,他们接受的语言是本地的方言。虽然教师上课时用普通话,学生回答问题也用普通话,但在校内外的其它活动中,他们仍用的是方言交流。而且据我了解,有一些老教师上课竟也用起了当地的土话。可见,我们教师都不重视自己的口头语言,用方言来讲课,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其二,农村学生交往能力不强,表现在心理上的恐惧。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回答问题时胆怯、紧张,无法镇定,使思维受阻。在小学生的课堂上,年级越高,学生越是害怕当众说话,害怕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害怕与人交流。其三,在口语交际中,即使能主动、大胆地在课堂内外进行表达交流,其内容也只能是简略的。主要体现在: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声音不响亮;语言不准确,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如把“下面”说成“底下”,“地上”说成“地下”等;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不能认真听他人口语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