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合作学习机会交给学生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保康县马良镇水田小学郝传林“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合作学习机会交给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功能,打造出高效、务实、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一、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合作学习做好铺垫。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往往会先出示目标与任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独立学习。由于小学生年龄偏低,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老师在出示任务之后,最好对学生做一定的讲解,帮助学生弄清学习任务有几个,每一个任务是什么,要怎么去完成这个任务。比如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明学生要读哪几段;哪些句子要画线,应画什么样的线;哪些生字要圈出来,哪些词语要查字典解决;哪个地方要做批注,哪里要发挥想象,哪里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加强情感体验……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可以对个别问题做好示范,指导学生解答(如仿写句子、连词成句、列小标题、配置图画等)。只有学生明白了这些,才能紧紧围绕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为合作学习做好充分准备。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人”。学生只有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才能和小组其他成员互相交流、讨论。任何合作学习都是以学生自主、独立思考为先决条件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课堂出示某个问题后,就马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实,这时候并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讨论能深刻吗?有鉴于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学生经过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讨论时才会深入,才会有心灵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在课堂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二、给学生机会群学帮扶,增强小组合作的凝聚力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能,在教学时,能放手就得放手,要让学生有施展才华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每个学生认识问题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单靠个人的力量,不能全面、细致、深入地解决问题;如果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互相启发,就可以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快速生成,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方法,很多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化和吸收。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点拨,共同探讨焦点问题,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和谐的讨论氛围中,激发了参与学习的欲望,学会了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快乐。这不正是我们的教学期望吗?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结对帮扶,优秀生带动后进生,中等生相互挑战或应战,以团队的形式同其他的学习小组进行较量,既能展现个人的风采,又能增强小组合作的凝聚力。当然教师也要参与到不同的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让课堂变得更轻松、更活跃、更给力。三、给学生机会展示交流,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展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核心部分,是一节课的亮点所在。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群学帮扶的基础上,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能够帮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在这个环节,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先从想说、敢说,再到善说、乐说。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口述,也可以要求学生展示在小黑板上,充当老师的角色上台讲解,还可用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朗诵、相声、小品、课本剧等)。在课堂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各组所推荐的学生代表,大多数都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他们能够有条有理地阐述本组成员对问题的共同见解,学习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一目了然,因为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言人带着全组成员的信任和希望进行交流的,更是和其他小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