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了。”——鲁迅《集外集<穷人>小引》就是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一个下雪天,庙里来了四个人,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大雪纷纷落地,”()乘兴接了一句:“正是皇家瑞气。”()接了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这时,同在庙里避风雪的()听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放你娘的狗屁!”秀才县官财主流浪汉县官秀才财主流浪汉四岁的小表妹天真又活泼。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符合身份年龄等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董卓怠慢了刘备,“莽张飞”生气了,想要杀掉董卓。刘备关公急忙阻止他。张飞说:“……”从下面选择一个答案,并说明理由。A、不杀就不杀吧,得罪他,我可能会倒楣。B、如果不杀此人,反而在他手下听命,实在不甘心,二位哥哥在此,我投奔别处。C、我们可是干大事的人,怎能与他一般见识,姑且饶他一命。体现性格特点语言是人物性格的外在表现,人物语言要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同一种意思,性格不同的人说话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弟弟不小心把你心爱的钢笔摔坏了,这时(1)性格温和的你会说:(2)脾气暴躁的你会说:注意场合情境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课堂上不见课本:下课时不见课本:在家里不见课本:“就是--”她走近了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鲁迅《祝福》辅以语态描写所谓“语态描写”,是对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声音、心理所作的描写。语态描写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塑造人物并使之形象化、个性化的必要手段。课堂上:小明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小声嘟囔着:“语文书,语文书哪去了?”下课时:小明着急地翻着书包,“语文书哪去了?”他大声喊道,“谁见我的语文书啦?”在家时:“老妈,我的语文书不见了!快帮我找找!”小明嚷道。请描写语数外老师批评同学时的语言,注意用上语态描写,使之更生动形象。借助标点合理分段对话描写时,有时候很难用言语来表达,就可以借助标点符号,使说的话符合当时情景,独具人物个性。而合理分段,则使文章篇幅增长,显得清晰,阅读轻松。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时“我……我……没拿。”小林涨红着脸说。说话时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李京京,又是你不定神。”程老师皱起眉头。京京脸一红,低下头。可是随即又抬起来,并且举了举手。“什么事?”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李京京,又是你不定神。”程老师皱起眉头。京京脸一红,低下头。可是随即又抬起来,并且举了举手。“什么事?”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董小天说:“没看见。”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说:“没看见。”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靠在墙上,边晃腿,边冷笑道:“鬼才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开了口,好凉快哟!”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她指着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