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谟自诊祛病法编辑推荐语察颜观病色诊法,失传已久,濒临灭绝;王鸿谟历经40多年发掘整理和临床实践,重新创建色诊法,日臻完备。发明色部三级定位法,可准确自查自诊全身病证。从脏腑经络的养护,到血虚、肾虚、脾胃不和、冠心病、高血压等常见病证盼调理,简明扼要,参照施行,得心应手,普惠大众,功被万世。最简要的诊病辨证歌诀,最便捷的防病治病妙法。还特别奉献中老年养生要穴和救命穴,以及全耳按摩法、养心安神法、疏肝理气法、健脾养胃法、养肺调息法、护肾填精法等神功秘法。内容提要本书是中医四诊法之首——“望色”法的普及版本。察颜观病色诊法,失传已久、濒临灭绝。王鸿谟历经40多年发掘整理和临床实践,重新创建,日臻完备。发明色部三级定位法,可准确自查自诊全身病证。从脏腑经络的养护到血虚、肾虚、脾胃不和、冠心病、高血压等常见病证的调理,简明扼要、得心应手参照施行,普惠大众,功被万世。本书内容至诚至信、至简至要,包括最简要的诊病辨证歌诀、最便捷的防病治病妙法等。书中还特别奉献中老年养生要穴和救命穴,以及全耳按摩法、养心安神法、疏肝理气法、健脾养胃法、养肺调息法、护肾填精法等神功秘法。察色知病祛病,保健益寿延年,天天察颜观色,天天健康快乐!作者简介王鸿谟,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分会委员,国际生物医学特征辨识学会副主席,《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副总编。创建“中医色诊学”,被誉为“扁鹊再世”、“当代色诊第一人”。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等工作40多年,擅长望色切脉诊病,灵活运用经方治愈疑难重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华医学会一欧莱雅中国人健康皮肤研究项目等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二十多部,主编出版大学教材三部,研制发明诊断仪器三种,获得科研成果多项。专著《中华经络学》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察颜观色》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科普著作奖。重视中医传统理论的整理发扬和中医现代化研究,形成严肃治学、严谨创新、言必有据的学术风格,对中医学一系列重大疑难问题具有独到见解。首倡中医四大发明,在创建色诊学、脉诊客观化、完善中医辨证体系、还原构建经络系统、体表一内脏多层次对应相关等方面多有建树,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研究成果为中外学术界广泛关注。中国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百家讲坛》、中国教育电视台《东方名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月度讲座》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辽宁电视台《健康一身轻》、湖南电视台《百科全说》、江苏电视台《万家灯火》、天津电视台《天天养生》、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讲坛》、MicrosoftMSN中文网站《名医论坛》等几十家电视和网络媒体特邀养生专家。目录第一篇察颜观色保健康面色关系生老病死察颜观色,未病先防,有病早治什么样的耳朵能长寿“耳褶心征”是冠心病的重要征兆从人中看寿命长短和生殖系统健康常色——人一生的基本面色今天我们看自己的脸色“气”与“色”是形影不离的兄弟年龄、地域不同,面色亦有别“笑不露齿”更能保持青春美丽病色——疾病的征兆和警示六大特点辨别病色青黑多痛,黄赤多热,白多寒色诊入门:察颜观色,见微知着间接日光,柔和自然色诊“自身三对照”法,鉴别病色得心应手望色随人,灵活诊断察颜观色两步骤:远观、近察第二篇满面病色自诊满面白色——能“遮百丑”,也能显百病“面白如敷粉”可能是病色脸色白,要提防血虚16字歌诀辨识血虚四大表现“白里透青”可能是气虚不同的白色提示肺的不同问题寒证和剧痛也可引起面色苍白满面白色有死证满面黄色——脾胃不和的征兆满面黄色是脾胃出了问题萎黄、黄胖和黄疸从嘴唇和鼻尖看脾胃状况藕粉、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满面红色——“红光满面”不代表健康正常的红和病色的红满面红赤主热证满面红赤多关“心”满面青色——最严重的病色常色偏青者多暴躁满面青紫,气滞血瘀满面色青主剧痛满面色青,慎防肝病面色发青,“肝风内动”满面青色主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