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词序颠倒;(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6)关联词用错;(7)重复啰嗦;(8)搭配不当;(9)归类有误;(10)不符合事实等。病句修改之一常见病因专题二病句修改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一、语序不当(词序颠倒)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二、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三、成分残缺或赘余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的。若句子中缺少了“枝”或“叶”,就是成分残缺。•四、结构混乱•五、表意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六、不合逻辑(不合事理)一、语序不当(词序颠倒)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1、定语位置不当。如:•(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2、状语位置不当。如:•(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3、虚词位置不当•<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二、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如:•(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2、动宾搭配不当。如:•(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3、主宾搭配不当。如:•(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三、成分残缺或赘余•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的。若句子中缺少了“枝”或“叶”,就是成分残缺。•1、成分残缺•<1>缺主语。如:•(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2>缺谓语。如:•(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3>缺宾语。如:•(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4>缺关联词语•例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枝树枝。(在“体形”前加上“而且”。)•<5>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例1:(29)我们九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四、结构混乱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