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鄢春红药学服务的概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提高与医护人员、患者的沟通能力药学服务(Pharmacenticalcare,pc)是美国药学家于1988年提出并于1993年在国际会议得到正式肯定。该次国际药学会议明确指出:"药师必须履行药学服务的义务与职责,药师工作的发展方向是直接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技术含量应越来越高。"药师的服务宗旨就是提供PC。而PC是药师直接及负责任地提供与药师有关的服务。其目的是让病人达到一个明确的治疗目标,进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药学服务的概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提高与医护人员、患者的沟通能力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服用药物的姿势要注意,能站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卧,依据生物钟服药。人体的生物钟规律即在人体内调控某些生化、生理和行为现象,有节奏地出现的生理学机制。不同药物由于作用原理等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服用时间,可达到以下效果:①顺应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充分调动人体积极的免疫和抗病因素;②增强药物疗效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③减少和规避药品不良反应;④降低给药剂量和节约医药资源;⑤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宜清晨服用的药物•肾上脉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因为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高峰出现在清晨7~8时,此时服用可避免药物对激素分泌的反射性抑制作用,对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的抑制较轻,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抗高血压药,血压在早晨6时、下午4时各出现一次高峰,因此为有效控制血压,一日仅服用一次的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洛活喜)、依那普利、贝那普利(洛汀新)、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利血平/氨苯碟啶(北京降压0号)等,宜在早晨6时左右服用,一日服用两次的宜在下午4时再补充一次。•抗郁抑药,抑郁的症状如忧郁、焦虑、猜疑等常表现晨重晚轻,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氟伏沙明宜于晨服。宜餐前服用的药物•胃粘膜保护药,氢氧化铝或复方制剂(胃舒平),复方铝酸铋(胃必治)等餐前服,可充分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健胃药,可促进食欲和胃酸分泌。促进胃肠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吗丁啉)莫沙必利,以利于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抗骨质疏松药,为了便于吸收,避免对食管和胃的刺激,口服双膦酸盐如福善美、福美加应空腹给药,并建议用足量水送服,站立服药,服后30分钟内不宜进食,并要多饮水。抗生素中的头孢拉定,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双氯西林与食物同服,所达血浆峰值浓度仅为空腹服用的50%~75%。滋补药,人参、鹿茸等于餐前服,吸收快生物利用率高,疗效好。宜餐中或进食时服用的药物•降糖药,阿卡波糖应随第一口餐咀嚼服用,以减少胃肠道的刺激、提高疗效。抗麻风病的药,氯法齐明与食物同服,增加吸收。抗真菌药,灰黄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与食物同服,可减少肠道反应并促进吸收。助消化药,乳酶生、酵母、胰酶、淀粉酶宜餐中服,可以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同时避免被胃液中的酸破坏。下丘脑垂体激素,甲磺酸溴隐亭于餐中服,可减少不良反应。抗骨性关节类药氨基葡萄糖于餐中服可减少胃肠不适。治疗胆结石和胆囊炎药,熊去氧胆酸于餐中服,可减少胆汁胆固醇的分泌,有利于结石中的胆固醇的溶解。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于进餐时服,可提高生物利用度并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宜两餐中间服用的药物•铁剂,习惯主张餐后服用较好,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但食物中的植物酸、磷酸盐、草酸盐等影响铁的吸收,宜两餐中间服用。胃粘膜保护剂,达喜片,宜餐后1~2小时服用。宜餐后服用药•非甾体抗炎药,阿斯匹林、对乙酸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等可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抗菌素,头孢呋辛酯,乙酰螺旋霉素等酯化的抗菌素,宜餐后服,可提高血药浓度,减少不良反应。宜睡前服药物•催眠药,平喘药。哮喘在凌晨发作且严重,睡前服用沙丁胺醇、氨茶碱、孟鲁司特(顺尔宁)等止喘效果更好。血脂调节药,缘于人类肝细胞HMG-CoA还原酶在夜间活性增高,肝脏合成脂肪峰期多在夜间,宜晚间睡前服,有助于提高疗效。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因半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