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发明的机器人》教学实录与反思一、设计理念口语交际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然而很多语文老师却怕上口语交际课,原因是这种课教材只提出了要求,而无具体的内容。要上好这样的课,教师和学生就必须花很多的时间去准备。因此,很多老师要么跳过这个内容,要么草草了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也就难以达到。其实,这种课上好了,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气氛也会很活跃。我在上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口语交际课《我发明的机器人》时,以举办“我发明的机器人”比赛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教学过程及反思1、激趣导入⑴看图猜谜。新课开始,我出示机器人摘果子的图片。师:同学们能根据这幅图猜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的题目吗?生:《果园机器人》(抢着回答,因为这篇课文刚刚学过)师:谁说说果园机器人的功能?生1:它能代替人摘果子、运送果子。生2:它还有一个奇特的功能,自己捡地上的果子吃了充电。⑵欣赏现代机器人。引入机器人这个名称后,我又连续出示了几张现代机器人的图片,如农业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潜水机器人等,边欣赏边介绍。然后点明这一节课的任务:举办“介绍我发明的机器人”大赛活动。(反思: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调动他们好表现的欲望。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要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了。)2、教师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图文对照介绍)(反思: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给学生怎样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做一个示范。通过示范,学生知道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发明的机器人画出来,在图画旁边简要写出机器人功能的要点,这样介绍起来就会有条理,很直观形象,让听得人容易理解。事实证明,老师的示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参赛选手介绍各组发明的机器人时基本是模仿我示范的方法和步骤。)3、比赛活动的方法、过程⑴各自发明机器人。(课前完成,教师对设计机器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说明)⑵分组介绍各自发明的机器人,评选功能奇特的机器人。⑶小组成员对评选出的机器人合作改进,确定参与全班介绍的选手。(教师巡回指导)⑷教师宣布“介绍我发明的机器人”比赛评分标准。(一共有6条:给机器人取一个合适的名字;机器人的造型要美观大方;机器人的功能要奇特合理;介绍要清楚明白,通俗易懂;普通话标准流利,声音响亮;仪态端庄,表情丰富,能恰当运用肢体语言。)⑸各组选手上台介绍发明的机器人,教师评分。⑹教师对发明的机器人功能奇特、介绍又清楚明白的小组进行颁奖。(小组成员每人一份小礼品)(反思:这一环节是这次口语交际课的关键所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为活动共同做准备,既发掘了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又为课上活动的顺利开展赢得了宝贵时间。分小组介绍,使每个人都获得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分小组合作改进,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可以取长补短;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这节课选手们都兴致勃勃地介绍了各组发明的机器人。有的同学发明的机器人样子很奇特,造型很美观,图画还上了颜色,简直成了很漂亮的美术作品;有的同学设计的机器人功能奇特,让人耳目一新,比如有个小组发明了一款“会做家务的机器人”,只要家庭成员对着它的耳朵说:“快去扫地”,机器人就立刻开启电钮,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这节课,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性很高,整个过程都是全员参与,共同探讨。比赛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