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诊治手足口病诊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A16型(型(CoxA1CoxA166)和肠道病毒)和肠道病毒7171型(型(EV71EV71)最为常见,)最为常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3岁以下年龄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以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循环障碍等并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多由发症,(多由EV71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一、流行病学特点一、流行病学特点::11传染源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者在发病11~~2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3~~5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染源。2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打喷嚏)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造成传播。品造成传播。33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以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以55岁及岁及55岁以下儿岁以下儿童为主,尤以三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童为主,尤以三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存在体内较长时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存在体内较长时间,对同血清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间,对同血清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有的孩子去年得了,今年又得了这可能但有的孩子去年得了,今年又得了这可能是感染的血清病毒种类不同。是感染的血清病毒种类不同。44流行特点: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流行特点: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病,一般年均可发病,一般5-75-7月为发病高峰。本月为发病高峰。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一般为大流行。一般为1010岁以下儿童为患者,不岁以下儿童为患者,不过已经出现成年病例。过已经出现成年病例。一、临床表现一、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潜伏期:多为2-102-10天,平均天,平均3-53-5天。天。(一)普通病例表现。(一)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内痊愈,预后良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