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余艳2017.04.16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一、定义•二、病因•三、中耳炎的分类及其临床特点•四、并发症•五、案例分析•六、治疗•七、护理诊断及其措施•八、出院指导一、定义•慢性化脓性病变侵及中耳粘膜、骨膜和深达骨质,常合并存在慢性乳突炎。•特点:流脓、听力下降和骨膜穿孔。•可引起颅内并发症。二、病因•1、急性中耳炎迁延6-8周•2、鼻、咽部慢性炎症•细菌多为: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感染发作缓慢,但破坏性很大:发病时中耳会流出灰色或黄色的脓液,会丧失一部分听力,感染时间越久对听力的损坏越大如果浸入乳突,可能引起耳骨的损伤造成永久性耳聋。三、中耳炎的分类•单纯型-----非常危险型中耳炎•骨疡型(肉芽型)-----危险型中耳炎•胆脂瘤型-----危险型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骨膜穿孔:•单纯型:最多见•局限在鼓室粘膜,一般无肉芽和息肉形成,乳突累及少。•病理:鲜明充血、增厚,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和腺体分泌活跃。•临床:间歇性流脓(脓的量和性质紧张部骨膜穿孔轻度传导性耳聋•骨疡型(肉芽型):•有骨质破坏,除了粘膜破坏外,听骨、骨环、骨窦及乳突气房坏死,有肉芽和息肉形成,累及乳突(常为硬化型),可伴有并发症。•临床特点:流脓:持续、有臭味的脓或脓血。边缘性穿孔:鼓室内可见息肉或肉芽。较重的传导性耳聋。CT示上鼓室、骨窦和乳突内可见密度增高影。•胆脂瘤型:复层鳞状上皮在中耳生长堆积成团块。由胆脂瘤母组织(纤维组织)和胆脂瘤皮(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胆固醇结晶)构成。对周围的骨质进行破坏(直接压迫和炎性物质),引起颅内外的并发症。•临床特点:•脓有特殊的臭味•较重的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骨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穿孔,可见胆脂瘤皮(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上鼓室外侧壁破坏,外耳道后壁塌陷。•影像学:CT示上鼓室、骨窦或乳突质破坏,边缘整齐。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面瘫:面神经距中耳很近,若损伤就会有明显歪斜。•迷路炎:如果炎症面内侵犯进入内耳会引起迷路炎,导致眩晕和恶心、呕吐等。•颅内并发症:包括后骨膜下颞肌下眼肿,外耳道后壁眼肿等,出现眼肿后在局部可摸到软的包块,红肿疼痛剧烈,并有高烧。五、案例分析•16床:杜选秀,女,36岁主诉:右耳自幼反复流脓,加重伴头晕半年余。现病史:患者于自幼出现右耳流脓,反复发作,尤以感冒、外耳道进水后明显,进半年来渐觉听力下降,右耳流脓明显,偶有头晕不适,无恶心呕吐等不适,无口角歪斜。为求进一步诊断,门诊以“化脓性中耳炎”收入院。既往史:既往身体一般,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史等。•入院后予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大小便均为正常。•专科情况:右侧外耳道畅通,深部少许脓性物,清除脓性物后见紧张部穿孔。左侧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右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疗计划:•1、耳鼻喉科护理常规,三级护理。•2、完善术前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血凝等检查。•3、择期行右耳乳突根治术。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控制感染外耳道灌注恢复听力预防颅内外并发症单纯型:以保守治疗为主穿孔不愈可行鼓室成形术骨疡型(肉芽型):以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为主胆脂瘤型:手术治疗•1、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口服抗生素及氧氟沙星滴耳液等。•2、手术治疗:乳突根治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改良的乳突根治术七、护理诊断及其措施护理诊断:•1、感知改变:听力下降,由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所致•2、疼痛:与耳部局部炎症或耳部手术创伤有关•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尤其是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及可能发生耳源性并发症的知识•4、潜在并发症:面瘫、脑脓肿等,因炎症扩散引起。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鼻腔通畅。•2、游泳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患慢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3、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4、积极预防感冒。•5、积极治疗鼻腔疾病,擤鼻涕不能用力和同时压闭两只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