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学校安全管理培训2015年8月序言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中小学校安全工作涉及亿万家庭,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何谈发展。做好中小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广大师生安全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基本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是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多一次安全教育,学生就多一份安全;平时,多一次安全演练,危难时刻就多一份生的希望。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范畴,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要认真开展以提高中小学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掌握基本的遇到危险自护、自救、逃生和报警的方法;要重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纠纷和矛盾,防止校园暴力事件。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一个不具备安全意识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第一章学校安全管理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落实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副校长是直接责任人。校长要树立安全第一、教学第一理念。学校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成立安全办公室。每班要设立班级安全员6-8人。校长要和学校所有人员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二、安全制度建设1、国家的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食品安全法消防法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校元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2、学校应参照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师生行为,从而达到使学校安全稳定的最终目的。三、安全宣传、教育、培训2006年6月29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把中小学安全工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同年6月30日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并于9月1日开始执行。该《办法》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关于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法规性文件;是第一个以十部委部长令的形式发布的有关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的文件;是第一个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配套的法规性文件。2007年教育部制订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月27日该文件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颁布,是建国以来第一个由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学校安全的文件,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安全工作的极度重视。1、安全宣传利用各种安全纪念日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6.16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119消防日。1996年,我国把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2、安全教育培训学生是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就成为一句空话。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学校实际,对学生提出具体细致的安全防范要求,并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踏实的管理,做到让学生对安全防范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使学生具备安全自我防范和自我管理的意识、能力,这是抓好学生安全管理的根本。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应该把安全教育纳入课时。除此外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黑板报、校会、专家法制报告、播放光碟和录像片、案例分析、图片展览等,加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只有通过细致的长期教育和管理,逐步规范学生行为,逐步使学生形成安全防范的定势。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加强师生应急技能的培训。3、安全教育的法律依据新《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四条专门讲学校安全教育:“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这就意味着我国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纳入法律规范领域。教育内容及要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