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专题02声现象1.本专题中考考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评价目标和评价水平标准要求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经历认同内化(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规律总结1: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注意:是发声停止,不是声音停止——两者有区别)。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3.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注意: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精品文档,欢迎下载!规律总结2:了解声音的三特性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影响音调的因素有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注意:超声波与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20-20000Hz。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影响响度的因素有:(1)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与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发散,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响度越小。“震耳欲聋”、“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不敢高声语、都是描述响度的。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影响银色的因素有: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相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用音色可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规律总结3:能举例说明声音有哪些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比如:回声测距,B超,听音乐。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了解并记住):(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精品文档,欢迎下载!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比如:超声波除结石,超声波清洁牙齿。实例(了解并记住):(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3.超声波的应用。(1)由于超声波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声呐就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2)由于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3)由于超声波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超声波测速器就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规律总结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等级。0dB是指刚刚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不是指没有声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的响度不能超过90dB。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2.噪声的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