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赴马良小学听课后有感重阳小学曾德平生本课堂在确认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我县在推行“三学小组”教学模式之后,更加注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过去被忽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11月6日全镇所有的语文老师齐聚马良镇小学,进行集中研训,旨在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次活动,我主要学习了赵忠慈老师教学的《母鸡》和王敏老师教学的《画》,结合这两节课例,就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谈谈自己听课后的感悟和体会。1、积极调动,激发学习热情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引发对所学知识的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深入探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的兴趣从哪里来?一部分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喜好,而更多时候要靠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加以激发。如:王敏老师在教学《画》时,首先用课件出示了一幅画,然后要求学生说一说画上画了些什么。尽管只是一年级的学生,但每个孩子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读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所以课堂上很多学生踊跃发言,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清楚地表达了出来。在学生的交流中,画中出现的鸟、山、花、水等都被一一列举,这为后面理解古诗的涵义做好了铺垫。当然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通过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谣、做游戏、设悬念等途径,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强烈欲望,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2、大胆放手,鼓励自读自悟“三学小组”教学模式,主张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如赵老师教学《母鸡》一文时,就设定了这样的预学目标:(1)我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2)现在我为什么又改变了心理?(3)第四段的作用是什么?(4)本文与前面学过的猫相比较,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为了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学生只有通过读书,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读中体验,逐步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3、适时指导,培养学生能力自主学习是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一种尝试。但这种学习方式如果运用不好,便会流于形式,教学过程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真正让这种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教师的有效指导至关重要。在教学《母鸡》时,理解母鸡的可爱之处,为了学生交流的规范、完整、流畅,赵老师出示了这样的一段话:我读课文第()段时,觉得它写出了母鸡的(),我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读了以后,我还想到了()。在这段话的提示下,有力地保证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接近课堂尾声,要求学生进行小练笔时,赵老师又帮助学生拟了一个作文开头:“妈妈,我有好多话想要对你说。记得有一次……”就这样,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往日母亲的形象历历在目,很快就完成了片段练习,课堂上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4、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积累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差的教师只教语文知识,好一点的语文教师教语文学习方法,最好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做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赵老师教学《母鸡》,当学生认识到母鸡的伟大时,他随机点拨:你联想到了什么?于是学生用各种形式来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有关母爱的诗词、歌曲、故事等,有的同学深情朗诵了《游子吟》,有的学生用心讲述了动人的故事,有的学生真心推荐了歌曲……随后,赵老师又做了补充阅读,要求全班齐读这一篇表达母爱、传递幸福的优美文章,进而深化了主题思想,升华了情感。其实,语文学习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让学生自主感悟作品的同时,既受到思想教育的熏陶,又丰富学生的积累。5、肯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