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评课稿执教者:鲁延丽评课者:崔显梅今天很有幸听了鲁老师《圆的认识》这节课,听完之后受益匪浅。下面就从教学目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教师基本功等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认识和看法。一、课堂教学目的明确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根据圆的认识教学在后继知识的教学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圆的认识”这节课究竟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教师确实了如指掌,视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习与创造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也有明确、具体的显示和反应。教师首先通过学生能直接感觉的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接着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弄清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教学能始终围绕已确定的教学目的适时、适度、适当地合理展开,并使其得到较好的落实。二、课堂组织得好1、教学结构合理,过渡衔接自然。显而易见,整节教学可分为揭示课题、引导探究、巩固深化、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几个环节。讲、练、做、问、议、板书、演示安排严密紧凑,各教学环节所用时间安排得合理。课的设计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譬如在引导探究阶段,又可分为寻找圆心、学习半径、直径、学习画圆等几个层次,各个层次有序安排,又体现出知识形成的先与所需能力的高与低、教学发展的远与近等等关系,看来教师对此有较多的考虑。2、教学反馈及时、全面。教师对教学的反馈有着足够大重视,主要体现为:⑴注意加强了反馈环节的安排。在学生探讨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时,教师放手让学生探讨,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尤其是鲁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数学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我觉得这样的启发很好,于是后来几个学生用比的关系,分数、倍数这就说明学生理解了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在精讲后,安排学生练习,教师发现问题补充讲解,学生再反馈,教师加以小结。⑵对反馈信息的判断、处理恰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作用。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情况能够作出正确、深刻的判断,并能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处理。在一个同学画圆画错了时,鲁老师正确的利用了错误资源,让这个学生好好想一想,然后说出自己错在哪儿,我想这样的教育对学生来说,以后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提高学习效果。3、直观教学相得益彰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时时注意让学生通过直观去体验,去感悟。我觉得鲁老师这节课这一点做得比较成功。比如,教学“直径、半径有无数条”这样的特征,学生想象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就让学生折一折、数一数,再加一直观的演示,从而非常直观地凸显了这一知识点。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同圆内每条直径都相等”时,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说一说你的结果,再谈一谈你的发现。学生再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理解了概念。4、数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三、教学方法适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适时、适度的演示和讲解、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运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观察、比较、操作、思考、讨论,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尤其在画圆时,教师不是把学生的头脑看作“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说第一步、第二步。而是让学生尝试画圆,然后探讨说说你的方法,全班交流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比较觉得画圆时,先定长。在定点、在旋转。正是由于前面老师的放手。学生在画直径为5厘米的圆时,方法多样化。四、教师基本功扎实由于上课之前停电了,但整节课没受丝毫影响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较为娴熟的教学基本功得以充分的展示:首先是熟练程度较高。教师对教材熟悉,并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讲述熟练,表达自如。其次是语言能力强。教师语言精炼、准确、清晰、生动、无语病、逻辑性强。第三是板书设计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字体工整、规范。另外,教师在教态和教具使用等方面均有较佳的表现。教师教态自然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