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童年梦痕》知识结构本单元以童年生活为主题,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学习时应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意境。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中那些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面,在深情地回忆童年时期促进自己心志成长的、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中,能站在现在的新角度,重新审视和捕捉这些人或事对自己的启迪和感悟。知识目标:1.掌握本单元文本中呈现出的不同文体知识: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过渡作用、对比手法的运用及抓住景物特征,准确生动地对环境作真切地描写的手法。小小说《雪地贺卡》——小说三要素、“我”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抒情手法的运用。纪实性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散文《拣麦穗》——文章线索以及自然朴实、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叙事散文《童年絮味》——品味文章风趣的语言以及细节描写的方法。抒情散文《生命》——层层递进,揭示主旨的方法。2、结合每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咀嚼品味美好的童心、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雪地贺卡》——理解作者对童真的赞美与渴望,对生活多一份热情和幻想。《阿长与山海经》——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拣麦穗》——体会人世间朴素的、无所期望的令人动容的真情。《童年絮味》——体会童趣以及对自由快乐生活的渴望之情。《生命》——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之情。3.学习铺垫的写作方法,了解人物语言、神态描写对刻画任务的作用。4.能通过揣摩文中心理、动作、神情等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5.注意字词的积累和运用,能正确识记、熟练应用。能力目标:1.养成自由阅读的习惯,培养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2.学会重点词句梳理文章的方法,培养综合概括能力。3.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4.能在教学情境中阅读感悟,提高学生对生活、对作品的感悟能力。5.领会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描写人物形象的能力。6.解读文本,了解世间百态,提高学生对人生、对真善美的感悟、分辨能力。7.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8.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爱生活、爱语文的兴趣。9.通读全文,关键梳理,“沉下去”、“浮上来”,培养学生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情感目标:1.感受真情实感,体会童年乐趣。2.珍惜纯真的童心,拥抱美丽的童年,对世界要充满信任与期待。3.仔细感悟贯穿《拣麦穗》《生命》《童年絮味》等文的淳朴的人性之美。4、感受底层劳动人民所具有的仁爱、善良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