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课题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作者及工作单位五龙口二中屈舒粉教材分析本框题是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的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本框题在学生对自尊、自信、自立有了初步认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自立、自强自己追求的目标,认识到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自强是人生的必然,掌握自立自强的方法,走向自立之路,做自强的人,为下一框《少年能自强》介绍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作了铺垫,也为帮助学生树立自强品质、尝试做自强少年作了铺垫。学情分析当前学生的现状和社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独生子女现象增多,家长为他们创下优越的物质条件及安逸的生活环境,在家庭享受特殊的关怀和保护,许多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他们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自立自强精神非常缺乏。而且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现代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只有自强者才能生存与发展、才能成功。一个人如果在儿童时期事事依赖别人,没有独立做事的能力,在成年之后是难以独立于社会,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的。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自强精神,培养自强品质非常必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2、能力目标: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地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自强对于一个人成长具有巨大作用;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自强的含义及自强精神的表现2、教学难点:自强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播放音乐背景《男儿当自强》出示问题:1、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2、这首歌里蕴含着一种什么精神?学生回答《男儿当自强》自强精神、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结合励志歌曲,《男儿当自强》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出“人生自强少年始”基本信息授课一、自强,进取的动力1、活动一:“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多媒体课件展示“自强中国人”图片(屈原、林则徐、戚继光、詹天佑等)问:(1)他们是谁?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曾做过哪些贡献?(2)他们身上都蕴含了什么品质?2、归纳(学生回答后进行归纳总结)(1)自强含义:指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的一种精神。(2)自强的表现:•A、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B、自尊自爱,不卑不亢•C、勇于开拓,积极进取•D、志存高远,积极追求学生回答任务及相关事迹(不足部分教师予以补充屈原,名平,是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公元前278年,屈原因驱逐侵略者秦国的愿望不能实现,他对于这种无能为力的局面和国家的灭亡感到忧郁,于五月初五投泊罗江。著有《九歌》、《离骚》、《天问》等名篇。明朝中期,倭寇祸殃沿海,连年劫掠东南沿海生灵涂炭。明政府腐败无能,对倭患束手无策。鉴于这种局势,戚继光组织了一支冷热兵器配合、步兵骑兵与火器部队协同的新编制部队,开始与倭患对抗。新军在戚继光领导下,纪律严明,作战英勇,对百姓秋毫无犯,多次建立战功,战斗力非常强,被人们誉为“戚家军”。“戚家军”于东南沿海抗倭战争中英勇善战,师出必胜,享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誉天下。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让学生知到自强的含义及表现,并认识到从古到今一直都有自强不息的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信息活动二:“我认识、我知道”多媒体课件展示2011“感动中国人物”无臂钢琴师刘伟、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坚守藏区12年支教胡忠、谢晓君夫妇等图片。问:(1)他们是谁?都有何事迹?(2)我们可以在他们身上学到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让学生知道,在今天、在现在、在我们身边依然存在无数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二、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活动三: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