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一、病因(一)急性高热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2.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3.变态反应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二)长期高热1.常见病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2.少见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二、预防1、衣着要凉爽,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的办法。2、居室空气要流通,必要时用电扇来回吹风,千万不可关窗闭户不让孩子见风3、鼓励饮水,保持口舌滋润,小便通畅。4、注意营养,不要随意忌口,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三、鉴别(一)感染性疾病1.败血症致病菌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或由其一感染灶中释放出来,经淋巴管及静脉进入血液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和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前者起病急、突发寒战、高热、热型多呈弛张热,以多形性皮疹、皮肤黏膜出血点、关节肿痛、心内膜炎及迁徒性化脓病灶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常为弛张热、间歇热或双峰热,可伴相对缓脉、坏死性皮疹、肝脾肿大及感染性休克。部分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可以不高。多次血培养及骨髓培养有助于致病菌的检出,通常认为最好的取血时间应当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及寒战高热出现时。鲎溶解物试验(LLT)阳性提示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存在,但也有假阳性和假阴性者。2.结核病(1)粟粒性肺结核可有高热、寒战、气促及全身中毒症状,胸片示弥漫性小结节影。(2)浸润性肺结核可有发热、咳嗽、咳血痰,乏力、纳减、消瘦、盗汗,痰液结核杆菌培养可阳性,胸片示一侧或双侧上肺斑片或斑点状阴影,同时可有纤维化和钙化。(3)肺外结核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结核、淋巴结结核、肾结核等。临床有全身中毒症状及相伴症状。血白细胞一般正常或稍增高,可有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诊断性治疗有效。3.伤寒起病缓慢,体温呈梯形上升,稽留型持续高热,伴有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典型病例在病程1周末可有脾肿大及肝肿大。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肥达氏反应阳性,血培养分离出伤寒杆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伤寒的不典型病例增多,并发症增多且类型复杂,应予重视。4.流行性出血热鼠类是传染源,春夏季和秋冬季可流行。临床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发热期起病急骤,体温一般在39℃~40℃之间,热型以弛张热为多,伴有头痛、眼痛、眼眶痛、视力模糊、口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颜面及眼眶区充血,上胸部潮红,腋下可见散在出血点。血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数下降。胸片可出现弥漫性渗出性改变。5.疟疾夏秋季发病率高,高热前有明显寒战,体温可达40℃以上,伴大量出汗,可有脾肿大及贫血,血白细胞计数偏低。对于疑为疟疾的患者,如多次血涂片或骨髓涂片中始终未找到疟原虫,可试用氯喹作诊断性治疗。6.感染性心内膜炎原有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瓣膜病者,或于心脏手术后,出现原因不明高热伴有全身乏力、进行性贫血及栓塞现象,体检于皮肤、黏膜甲床等处可见出血点,心脏听诊出现新的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改变,或伴有心律时常,需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反复作血培养有助于明确诊断。7.艾滋病(AIDS)高危人群如存在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表现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1)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2)全身淋巴结肿大;(3)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4)体重下降10%以上;(5)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单纯疱疹感染;(6)口咽念珠菌感染。进一步确诊需作HIV抗体和HIVRNA检测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8.流行性感冒冬春季好发,易暴发流行。多以高热起病,伴头痛、乏力、周身酸痛,体温可达39℃~40℃,持续2~3天逐退,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血丝痰或合并细菌感染者为脓痰,少数患者可有呼吸困难或消化道症状。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减少或略增加,淋巴细胞比例可增加。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病原体可能为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