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第47卷第2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Mar.20lOV01.47No.2国际视野、本土行动:比较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姜峰(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比较教育要积极适应新的时代特征,以“国际视野”为背景,在追求“本土行动”的过程中及时对其功能进行恰当而合理的定位。由于我国当前的比较教育研究存在着功能缺失和定位模糊的问题,故需从比较教育的功能定位与研究范式转型两个角度,来对比较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关键词]比较教育f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功能定位[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162(2010)02—0070—04自比较教育在我国生发以来,一直紧跟西方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展,较为及时而准确地向国内输入教育理论、教育经验及改革模式。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最大的亮点与焦点,比较教育学者对国外教育理论、经验模式的借鉴与引进加快了步伐。然而在我国比较教育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比较教育的身份危机也不时困扰着每一位比较教育学者。因而我们有必要对比较教育的存在究竟有何价值,即比较教育的功能问题重新做一个梳理与反思。一、比较教育功能的认识缺失及定位模糊从功能的类别来看,比较教育所展现的多层次功能可划分为学术性功能与实践性功能这两个大类。比较教育研究首先要接触、收集、整理并分析大量的国内外教育信息与资料,其研究成果也都是向人们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评价与建议。因此,比较教育能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向人们提供各种丰富的知识,以扩大人们的教育视野。另外比较教育要把握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从本质上洞察教育发展,也得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与反思,并用于指导教育实践。比较教育从其产生伊始就更多地关注教育发展的现实与未来,这是由它与生俱来的功能倾向所决定的。从早期借鉴移植时期的朱利安、库森、贺拉斯·曼、阿诺德到因素分析时期的康德尔、汉斯、施耐德乃至当代的霍尔姆斯、埃德蒙·金,无一不是从影响和帮助制订本国家教育政策与发展规划乃至推动本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出发,来进行比较教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比较教育研究的各种功能是合而为一的,即着眼点都放在为教育规划和推进改革等实践活动上。所以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应当在于借鉴与实践,在于能为当前教育实践服务。这里强调比较教育研究的实用功能,并不是排斥、拒绝比较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而是要提醒比较教育学者注意排拒那种不联系实践、凭空臆想的“超实际”理论。从近几年来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刊物和外国教育研究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来看,受关注更多的是对当代外国教育(史)的研究,而很少从比较的视角来看现实而具体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总体来说,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水平主要还停留在介绍与描述的层次上。目前的比较教育研究仍处于“信息提供型外国教育研究”的阶段,仍未能超越表层的、形式化比较的水平¨j(PP.71—72)。我国目前对比较教育功能的认识仍停留在发展知识、创新理论的层面上,而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到其功能中原有的实践层面。令我国比较教育学界长期困惑的“身份危机”也正是比较教育功能缺失所引发的。比较教育研究所处的现状与其应有的“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理念相去甚远,更与比较教育所应负的历史使命的要求远不相符。[收稿日期]2009—07—25rfF者简介]姜峰(1957一),女,上海人。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从事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70万方数据二、比较教育功能的当代理解与诠释(一)比较教育功能认识的新视阈同其他学科一样,比较教育研究也具有学术性目的与实践性目的这两大目的。当代比较教育学家特雷舍韦以实用主义为出发点,曾对比较教育的目的做了较为详尽的分类:“比较教育因其对至少四个被认为是有价值的目的作出贡献而被证明是合理的。这四个目的分别是:(1)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教育;(2)国内外的教育发展、改进或改革;(3)形成关于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和原则,以及关于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知识、理论和原则;(4)国际理解和合作以及解决国际性的教育问题和其他问题。”L23(P...